圣祖兴王地,风云护大营。
天垂紫塞阔,星戴赤山明。
人俗殊淳古,皇文易化成。
君行当劝学,无愧鲁诸生。
圣祖兴王地,风云护大营。
天垂紫塞阔,星戴赤山明。
人俗殊淳古,皇文易化成。
君行当劝学,无愧鲁诸生。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翥所作的《送郑喧宣伯赴赤那思山大斡耳朵儒学教授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郑喧宣伯出仕儒学教授职务的赞美和鼓励。首句“圣祖兴王地”赞扬了这片土地在开国之初的重要地位,暗示了教育与国家兴盛的关系。接下来,“风云护大营”运用自然景象象征保护和激励,预示着郑喧将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
“天垂紫塞阔,星戴赤山明”描绘了壮丽的边塞风光,烘托出郑喧前往的地区既有广阔的天地,又有明亮的前景。诗人强调当地人民风俗淳朴古老,意味着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学术传播。“皇文易化成”进一步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推崇,认为这里的文化环境易于接受和转化。
最后两句“君行当劝学,无愧鲁诸生”,直接对郑喧提出期望,希望他能够积极倡导学习,不负身为儒家学生的初衷,体现出对教育者的高尚品格和责任感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寓情,既赞美了郑喧的使命,也寄寓了对学术传承的重视,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于教育和文化的深情厚意。
葛公学仙丹有泉,叶公藏母丹泉边。
泉流㶁㶁乱石底,丹光炯炯长松巅。
陟彼屺兮瞻望母,麻衣土枕常庐墓。
难将寸草报春晖,祇觉焄蒿泣秋露。
男儿眼中非无泪,有泪彻泉无厚地。
泉声如咽泪如丹,何待泄融歌大隧。
幽花淡月耿墓门,不招仙魄招母魂。
子规一声苍石裂,白云渺渺山昏昏。
自我来溧阳,四见木叶秋。
泮宫久敝漏,量力完且修。
幸然土木备,及此工役休。
巍巍大成殿,势与邹鲁侔。
圣贤日云迈,可以遗象求。
扪心了无怍,一扫筑舍谋。
咫尺三茅山,乃独欠此游。
且须归去来,速为营菟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