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公学仙丹有泉,叶公藏母丹泉边。
泉流㶁㶁乱石底,丹光炯炯长松巅。
陟彼屺兮瞻望母,麻衣土枕常庐墓。
难将寸草报春晖,祇觉焄蒿泣秋露。
男儿眼中非无泪,有泪彻泉无厚地。
泉声如咽泪如丹,何待泄融歌大隧。
幽花淡月耿墓门,不招仙魄招母魂。
子规一声苍石裂,白云渺渺山昏昏。
葛公学仙丹有泉,叶公藏母丹泉边。
泉流㶁㶁乱石底,丹光炯炯长松巅。
陟彼屺兮瞻望母,麻衣土枕常庐墓。
难将寸草报春晖,祇觉焄蒿泣秋露。
男儿眼中非无泪,有泪彻泉无厚地。
泉声如咽泪如丹,何待泄融歌大隧。
幽花淡月耿墓门,不招仙魄招母魂。
子规一声苍石裂,白云渺渺山昏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仙者在丹泉边埋葬母亲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开篇两句“葛公学仙丹有泉,叶公藏母丹泉边”既设置了仙境的意境,也透露了诗人对仙法的追求与母亲情深的矛盾。
接下来的“泉流㶁ㆵ乱石底,丹光炯炯长松巅”生动地展现了泉水潺潺、丹气冲霄的景象,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景物与修仙之事的和谐共存。诗人在此不仅展示了其笔力,更暗示了生命与死亡、自然与人间的交织。
“陟彼屺兮瞻望母,麻衣土枕常庐墓”几句,则是诗人对亡母的深情缅怀。这里,“陟彼屺兮”表达了登高望远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哀思和追念。而“麻衣土枕常庐墓”则描绘了一种简朴而又不失尊严的葬礼方式,显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
“难将寸草报春晖,祇觉焄蒿泣秋露”表达了诗人想要以草木之情报答春天阳光的恩泽,但只能是秋夜里孤独的泪水。这里,“难将寸草报春晖”强调了报答之难,而“祇觉焄蒿泣秋露”则体现了诗人对亡母哀思不能排遣。
接着的“男儿眼中非无泪,有泪彻泉无厚地”表明诗人虽然是一位修仙者,但依旧有着男子汉的柔情。泪水如泉,显示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但这泪水并未流入大地,反映了诗人对母亲之爱的深沉和不渝。
“泉声如咽泪如丹,何待泄融歌大隧”中,“泉声如咽泪如丹”将泉水的声音与泪水相比,既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紧接着“何待泄融歌大隧”则是诗人对这份哀思的宣泄和超越,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最后,“幽花淡月耿墓门,不招仙魄招母魂”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的意境。这里,幽静的花朵、淡淡的月光构建了一个宁静的葬礼场景,而“不招仙魄招母魂”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愿望:虽然无法召唤那些虚幻的仙灵,但却希望能够召回母亲的魂魄。
结尾的“子规一声苍石裂,白云渺渺山昏昏”通过对子规鸟鸣和苍石裂开的描述,再次强化了自然景物与哀思的交织。而“白云渺渺山昏昏”则营造了一种迷离而又壮阔的意境,结束了整首诗的情感波澜。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和人间之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山无古今异,亭有废兴因。
地迥轮蹄隔,官閒鸥鸟驯。
仆碑还屋壁,老柳困樵薪。
载酒论文处,重来感叹频。
寒厅冷日不能暄,杯酒时须手自温。
赖有好诗频送我,能教病眼洗眵昏。
薄暮出龟峰,何嫌细雨冲。
道边方闭户,溪阁正鸣钟。
客意冷如水,诗情哀似蛩。
更思眠借榻,终夕听淙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