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俱漂泊,惊逢落照前。
闲云都不问,芳草似相怜。
春水浮平野,人家近远天。
肯乘明月色,随意踏吴船。
十载俱漂泊,惊逢落照前。
闲云都不问,芳草似相怜。
春水浮平野,人家近远天。
肯乘明月色,随意踏吴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梁溪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十载俱漂泊”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接着,“惊逢落照前”则在视觉上营造了一种突然的惊喜,夕阳的余晖给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而宁静的色彩。
“闲云都不问,芳草似相怜”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云和草赋予了情感,云朵悠闲自得,芳草似乎在以它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诗人的关怀和陪伴,这种细腻的情感交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亲近。
“春水浮平野,人家近远天”描绘了一幅春日水乡的美丽画卷,春水在广阔的田野上缓缓流淌,远处的人家与天际线相连,构成了一种深远而和谐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生活的温馨。
最后,“肯乘明月色,随意踏吴船”表达了诗人愿意在月光下乘船出游的心愿,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闻说瓢泉,占烟霏空翠,中著精庐。
旁连吹台燕榭,人境清殊。
犹疑未足,称主人、胸次恢疏。
天自与,相攸佳处,除今禹会应无。
选胜卧龙东畔,望蓬莱对起,岩壑屏如。
秋风夜凉弄笛,明月邀予。
三英笑粲,更吴天、不隔莼鲈。
新度曲,银钩照眼,争看阿素工书。
雨过凉生,风来香远,柳塘池馆清幽。
圆荷万柄,芙蓉困倚轻柔。
暮霞映,日初收。
更满意、绿密红稠。
是牵情处,低回照影,特地娇羞。
惆怅好景难酬。
慰家山梦绕,十顷新秋。
庭空吏散,依然兴在沧洲。
未容短棹轻舟。
谩赢得、终日迟留。
笑空归去,篮舆路转,月上西楼。
鸣鸠乳燕。
春在梨花院。
重门镇掩。
沈沈帘不卷。
纱窗红日三竿,睡鸭余香一线。
佳眠悄无人唤。
谩消遣。
行云无定,楚雨难凭梦魂断。
清明渐近,天涯人正远。
尽教闲了秋千,觑著海棠开遍。
难禁旧愁新怨。
轻煤一曲染霜纨。
小屏山。
有无间。
宛是西湖,雪后未晴天。
水外几家篱落晚,半开关。
有梅花、傲峭寒。
渐看。
渐远。
水弥漫。
小舟轻,去又远。
野桥断岸,隐萧寺、□出晴峦。
忆得孤山,山下竹溪前。
佳致不妨随处有,小窗闲,与词人、伴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