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月十二日雪》
《二月十二日雪》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古风

正德九载春,开岁始十日。

青天忽闻雷,远近惊辟易。

雷声甫云收,大雪忽盈尺。

连阴二月中,节候过惊蛰。

春分晴复雨,雨后雪仍积。

柳条压将摧,梅萼冻全坼。

园林诸草树,勾萌吐仍郁。

颇闻春秋书,又览月令说。

从来天人际,茫昧固难诘。

寄语傅岩翁,谁欤秉调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正德九年二月十二日的奇特天气现象——先是春雷乍响,接着下起了大雪。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从雷声到大雪,再到春分时节的晴雨交错,以及雪后园林中植物的生长状态。诗中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描述,还融入了对历史文献的引用,如《春秋》和《月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的开头“正德九载春,开岁始十日”,点明了时间背景,即正德九年春天的开始。接着,“青天忽闻雷,远近惊辟易”描绘了春雷乍响的情景,引发人们的震惊。随后,“雷声甫云收,大雪忽盈尺”则展示了雷声过后,大雪纷飞的景象。这种由雷声到降雪的转变,突显了自然界力量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

诗中提到“连阴二月中,节候过惊蛰”,说明在二月的连续阴雨天里,已经过了惊蛰节气,暗示了季节的变化。接下来,“春分晴复雨,雨后雪仍积”描述了春分时节的天气变化,晴雨交替,雪后积雪未消,展现了春季天气的复杂多变。

“柳条压将摧,梅萼冻全坼”通过柳条和梅花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雪压之下植物的状态,柳条似乎要被压断,梅花的花蕾在严寒中破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脆弱与坚韧并存。

最后,“园林诸草树,勾萌吐仍郁”表达了尽管环境恶劣,但园林中的草木依然展现出勃勃生机,勾勒出一幅虽有挑战但仍充满希望的画面。“颇闻春秋书,又览月令说”则借用了古代文献来探讨自然现象,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深入理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兴趣和尊重。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五凤楼前拜领诰命和李晓湘韵

朝瞻初旭紫云浮,彩凤衔书天际头。

文武两班森虎拜,衣冠三世见鸿庥。

可知移孝先庭训,自是承家重祖谋。

叨沐君恩深似海,此生图报可能不。

(0)

村居·其二

曲桥通处有垂杨,南堰风微黍稻香。

秋雨黑甜呼未起,枕边流水听沧浪。

(0)

花信愁·其二

夙昔未谙愁况,蹉跎远寄孤踪。

若计松滋晚穫,石田处处妨农。

(0)

怀五羊别业兼寄所知

酒帘花市旷径过,幽事宁如老去何。

山近尉城春草绿,井连萧寺夕阳多。

国香空谷邀琴写,家食衡门带索歌。

疏雨自沾苔径曲,几人鸠杖破烟萝。

(0)

厓门吊古

吴山勒马事难量,肯信勾陈落大荒。

陬澨几人消血泪,劫灰何日更冠裳。

九渊天水归墟际,三创王仁过化乡。

文治苟存终积弱,不禁渔父怨苍茫。

(0)

梅花·其二

孤村倚碧岑,丛玉正萧森。

自有高寒趣,堪裁绮丽心。

斧斤终不扰,车马莫相寻。

迢递香风晚,谁传白雪音。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