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到琵琶幽怨意。为谁飞上江南地。冀北雪花飞。
鸿归人未归。衡阳春色暮。又逐东风去。
系帛汉时宫。云山隔万重。
传到琵琶幽怨意。为谁飞上江南地。冀北雪花飞。
鸿归人未归。衡阳春色暮。又逐东风去。
系帛汉时宫。云山隔万重。
这首诗名为《菩萨鬘·其二》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刘师培所作,以咏雁为主题,展现了雁的形象和情感。首句“传到琵琶幽怨意”,通过琵琶声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哀怨的情感,暗示了雁儿可能承载着离愁别绪。接下来,“为谁飞上江南地”表达了雁儿不知为谁而长途跋涉,飞往江南的景象,可能寓言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冀北雪花飞”描绘了雁儿从北方出发,途经雪花飘飞之地,进一步强化了旅程的艰辛。“鸿归人未归”则借雁南飞与人的未归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自身的漂泊之感。
“衡阳春色暮”写到雁儿在春天将尽时南下,寓意着时光匆匆,春光易逝。“又逐东风去”再次强调雁儿的迁徙,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系帛汉时宫”可能暗指雁儿曾被古人寄托书信,象征着传递信息的传统方式,而“云山隔万重”则描绘了阻隔重重的地理距离,增添了离别的悲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雁的迁徙,寓言了人生的离合无常和情感的流转,体现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刻洞察。
吹开头上乌云,乾坤浩荡东风里。
大家接过雷锋枪杆,武装自己。
还有八连,一尘不染,身居闹市。
愿倾心学习,全心创作,无产者新文艺。
革命进行到底,把红旗高高举起。
亚非风暴,拉美火焰,震惊天地。
相互支持,人民千亿,同心同气。
看东方红遍,百花争艳,换人间世。
清歌对酒。问两宋词人,最谁低首。
风骚宗主第一是,清真不朽。
梅溪骖靳群空矣,比李杜、白云石帚。
东坡赤壁,稼轩北固,唾壶碎否。有井处皆能歌柳。
知三变耆卿,辞原齑臼。漱玉无多,巾帼谁堪敌手。
梦窗后盾群推许,最堪伤秦七黄九。
宜州城上,藤州亭下,垂名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