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星坛上雯华湿。露泫光如滴。步虚声里月方中。
看取蔚蓝浮翠满晴空。黄庭内景经初了。
宝鼎沉烟小。清微虔叩玉宸君。
正是天心子半夜初分。
醮星坛上雯华湿。露泫光如滴。步虚声里月方中。
看取蔚蓝浮翠满晴空。黄庭内景经初了。
宝鼎沉烟小。清微虔叩玉宸君。
正是天心子半夜初分。
这首明代诗人俞彦的《虞美人·其一》夜坛词,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宁静的夜晚景象。"醮星坛上雯华湿",开篇便以星坛为背景,"雯华"即云霞,湿润的云霞暗示了夜晚的清凉与神秘。"露泫光如滴"进一步渲染了月色的朦胧,露珠晶莹,仿佛星光点点。
"步虚声里月方中","步虚"是道教修炼时的唱诵声,月正当空,伴随着这种声音,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蔚蓝浮翠满晴空",形容天空深邃而碧蓝,翠色浮动,映衬着明亮的月色,画面生动而开阔。
进入词的后半部分,"黄庭内景经初了","黄庭"指道家修炼的内丹之境,"内景经"可能指的是修炼的法典,言明主人公已完成了一次修炼过程。"宝鼎沉烟小",宝鼎象征着神圣,沉烟则暗示了仪式的庄重,此处寓示修炼后的静谧。
最后两句"清微虔叩玉宸君,正是天心子半夜初分","清微"是道教中的尊神名,"玉宸君"也是道教概念,主人公在此诚挚地向天神祈愿,恰好是深夜的一刻,表达了对宇宙秩序和精神追求的敬畏与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星坛的神秘仪式,融合了道教元素,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神秘力量的崇敬之情。
西湖雨过生新水,孤山倒浸玻璃翠。
画船谁唱竹枝歌,教人未饮心先醉。
使君本是江南客,半世辞家归未得。
忽谩相逢又相别,水色山光岂终极。
京华□官有严亲,况复交游总缙绅。
故乡休道难为别,我亦东西南北人。
嶙峋海上青芙蓉,白云翠霭浮空濛。
野桥断岸问津处,松根潇洒苍苔封。
郊原霏露湿芳草,烨烨紫芝春未老。
洲中结屋岁月长,江边放棹风光好。
个中自是神仙宅,岂比蓬莱杳无迹。
云汉低垂缥缈连,银河倒挂三千尺。
长江滔滔飞弱流,携琴几度来追游。
昔年曾作溪山侣,跨鹤飞上青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