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京口,帆飞疾如走。
半江疏雨隔篷听,泻下骊珠三百斗。
一年过汉阳,雪山翻怒泷。
黄鹤矶头泊船住,醉听秋雨眠西江。
一年过东海,急雨乱洒船窗外。
洞庭帝子鸣钧天,蓬莱仙人锵玉佩。
故人邀宿听雨楼,玉山颠倒恍然醉,一笑使我消离愁。
公本拿云夫,我亦听雨客。
明朝大晴当奋飞,万里天风振鹏翼。
一年过京口,帆飞疾如走。
半江疏雨隔篷听,泻下骊珠三百斗。
一年过汉阳,雪山翻怒泷。
黄鹤矶头泊船住,醉听秋雨眠西江。
一年过东海,急雨乱洒船窗外。
洞庭帝子鸣钧天,蓬莱仙人锵玉佩。
故人邀宿听雨楼,玉山颠倒恍然醉,一笑使我消离愁。
公本拿云夫,我亦听雨客。
明朝大晴当奋飞,万里天风振鹏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陶振在不同地点听雨的体验,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内心情感。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听雨的过程描绘得既具象又富有诗意。
首句“一年过京口,帆飞疾如走”,以“帆飞”之快比作“疾如走”,形象地展现了船只快速驶过京口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行旅的匆忙与节奏感。
接着,“半江疏雨隔篷听,泻下骊珠三百斗”一句,通过“疏雨”与“骊珠”的对比,不仅描绘了雨点轻柔而密集的景象,还赋予了雨水一种珍贵而璀璨的意象,仿佛是天空中洒下的珍珠,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神秘感。
“一年过汉阳,雪山翻怒泷”则将听雨的场景转换到了另一处,通过“雪山”与“怒泷”的描述,营造出了一种壮丽而激昂的氛围,展现了不同地域听雨时的不同感受和情绪。
“黄鹤矶头泊船住,醉听秋雨眠西江”一句,诗人将自己置于黄鹤矶头,静听秋雨,甚至在雨声中沉睡,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沉浸与享受,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放松。
“一年过东海,急雨乱洒船窗外”则描绘了海上听雨的场景,通过“急雨”与“乱洒”的动态描写,展现了海面上风雨交加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敬畏与感慨。
“洞庭帝子鸣钧天,蓬莱仙人锵玉佩”两句,诗人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将听雨的体验提升到一个更为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置身于神界之中,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故人邀宿听雨楼,玉山颠倒恍然醉,一笑使我消离愁”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听雨楼中相聚的喜悦与放松,通过“玉山颠倒”这一夸张的描绘,展现了饮酒后的豪情与忘却烦恼的畅快。
最后,“公本拿云夫,我亦听雨客。明朝大晴当奋飞,万里天风振鹏翼”两句,诗人以“拿云夫”自喻,表达了追求高远理想与自由的决心,同时期待着明日晴朗天气的到来,象征着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蕉荔漫山雾雨繁,虬须客子悔南辕。
久留闽囝谁堪语,却忆番君可与言。
豪杰虽穷留气在,圣贤不死有书存。
归时洗换征衣了,拣个深山紧闭门。
疏屡循墙诏屡催,绣衣安得更徘徊。
直从象窟埋轮去,曾向龙墀折槛来。
度岭尊尧心未已,登台叫舜首频回。
遥知行橐无南物,驿使归时且寄梅。
壮于蒳子大于榛,咀嚼全胜曲糵春。
俚俗相传祛瘴厉,方书或谓健脾神。
素知鲸量安能醉,但取鸡心未必真。
一笑何妨玉山倒,贫家幸自有苔茵。
处处笙歌杂诵谣,盍簪一笑共今宵。
宛然上齿尊三老,非若班廷序百僚。
乡饮讵宜先仗出,虞人不必以弓招。
明时各适鸢鱼性,在野尤和似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