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添新涨,傍舟与岸齐。
漫滩浮乱石,叠嶂夹危溪。
夷险心无累,行藏道岂迷。
故园觉清旷,更好结幽栖。
夜雨添新涨,傍舟与岸齐。
漫滩浮乱石,叠嶂夹危溪。
夷险心无累,行藏道岂迷。
故园觉清旷,更好结幽栖。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雨后溪流上涨的景象,以及诗人乘舟于溪上所见的自然风光。首句“夜雨添新涨”点明了环境背景,夜雨使得溪水上涨,为整幅画面铺垫了动态的氛围。接着,“傍舟与岸齐”一句,形象地展现了水面与船边平齐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意境。
“漫滩浮乱石,叠嶂夹危溪”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溪流两岸的景色,乱石在涨满的溪水中漂浮,山峦层层叠叠,夹峙着湍急的溪流,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雄浑。通过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生命力量的感悟。
后四句“夷险心无累,行藏道岂迷”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起伏变化时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无论道路是平坦还是险峻,心中都无所挂碍,行事进退都有明确的方向,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坚守道义的人生态度。
最后,“故园觉清旷,更好结幽栖”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以及希望在宁静之地安身立命的心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作客古南阳,问俗仁孝敦。
坐读杜羔传,起访城西园。
伟哉是家事,作传堪千言。
当年怀橘处,华屋澹晓暾。
大松荫后楹,小松罗前轩。
风露所沐浴,千载当连根。
我已废蓼莪,感兹泪河翻。
叶声含三叹,送我出园门。
云叶垂鸡竿,雪花眩鸾旗。
一天丰年意,飘入万寿卮。
茫茫玉妃班,影乱千官仪。
也知楼头喜,舞态方自持。
教坊可怜女,面赤婆娑时。
天公一笑罢,未觉风来迟。
小儒惊伟观,到笏不敢吹。
归家得细说,平分遗妻儿。
茅檐玉三尺,坐玩可乐饥。
生活太冷淡,侑以一篇诗。
退之高文仰东岱,籍湜传盟其足赖。
固知法嗣要龙象,先生端是毗陵派。
方驾曹刘盖馀力,压倒元白聊一快。
向来班门收众材,宾履费公珠几琲。
三熏会有堪此事,群犬未免惊所怪。
但知楼仰百尺颠,岂觉波涵千顷外。
南州短簿令公喜,巍峨峨冠陆离佩。
有如若士那可无,笔势已超声律界。
相将问道留十日,满座真成折床会。
清诗忽复堕华笺,要使握瑜誇等辈。
转路山突兀,众山之所望。
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
大空出盘嬉,小空时侍傍。
我游瞻铁凤,力尽随木羊。
石窗非人世,意欲淩风翔。
巉巉窗中人,出定发有霜。
过眼几浮烟,关身一禅床。
教我安心法,入鸟不乱行。
似知使君尊,起炷柏子香。
陇云亦堪寄,分作我归装。
好在窗前竹,伴师老苍苍。
如来性海深复深,著书与世湔蓬心。
画沙累土皆佛事,况乃一字能千金。
老郎居尘念不起,法中龙象人师子。
前身智永心了然,结习未空犹寄此。
怪公聚笔如须弥,经成笔尽手不知。
凌云题就韦诞老,愿力所到公何疑。
珠函绣帙芝兰室,护持金刚竦神物。
枯葵应感不足论,毛颖陶泓俱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