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漕湖一名蠡湖相传范蠡所开或谓通漕运而设癸酉秋八月十有七日同钱元抑陈道复顾朝镇朝楚夜汎有作》
《漕湖一名蠡湖相传范蠡所开或谓通漕运而设癸酉秋八月十有七日同钱元抑陈道复顾朝镇朝楚夜汎有作》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渺渺中流㴑小舠,露华初冷碧天高。

一痕落镜秋宜月,万籁无风夜自涛。

消尽霸图犹说蠡,传流饷道不通漕。

浮樽自适东南兴,何必淋漓污锦袍。

(0)
鉴赏

此诗由明代文徵明所作,描绘了漕湖(蠡湖)的秋夜景色,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历史的韵味。

首句“渺渺中流㴑小舠”,以“渺渺”形容湖面的广阔无垠,以“中流”点出舟行于湖心,而“㴑小舠”则描绘了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轻轻摇曳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

“露华初冷碧天高”一句,通过“露华初冷”描绘了清晨露水初降,微凉的空气与高远的碧蓝天空相映成趣,渲染出清冷而宁静的秋晨景象。

“一痕落镜秋宜月,万籁无风夜自涛”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月亮比作落入湖面的一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倒映在湖面上的美丽景象;同时,“万籁无风夜自涛”则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湖面的波涛,虽无风却自有其动态之美,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消尽霸图犹说蠡,传流饷道不通漕”两句,借由历史人物范蠡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去辉煌霸业的追忆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漕湖作为古代交通要道的历史地位,尽管如今已不再通漕运,但其历史价值依然被人们铭记。

最后,“浮樽自适东南兴,何必淋漓污锦袍”两句,表达了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认为不必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牺牲个人的快乐与自由,即使身处繁华之地,也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十咏图·其二庭鹤

戢翼盘桓傍小庭,不无清夜梦烟汀。

静翘月色一团素,闲啄苔钱数点青。

终日稻粱聊自足,满前鸡鹜漫相形。

已随秋意归诗笔,更与幽栖上画屏。

(0)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十四

绛桥行气总为非,自是凡夫著相迷。

北海鼎炉分造化,南溟宫殿合天倪。

虚无只就还丹力,恍惚身成妙道齐。

若向浮生能见得,浮生只可比醯鸡。

(0)

清平乐.赠处梅

暗香千树。结屋中间住。明月一方流水护。

梦入梨云深处。清冰隔断尘埃。无人踏碎苍苔。

一似逋仙归后,吟诗不下山来。

(0)

如梦令·其一渊明行径

苔径独行清昼。瑟瑟松风如旧。

出岫本无心,迟种门前杨柳。回首。回首。

篱下白衣来否。

(0)

长亭怨/长亭怨慢.旧居有感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

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

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

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凄咽。

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

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

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

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0)

踏莎行·其八

雪拥群峰,静□□□。□□□□□居□。

□□破壳栗黄香,柴□□□□□□。

□□□□,□和衣倒。寂寥气□□君好。

□□□贵足人争,山中恬淡能长保。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