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阳况复遇端阳,沅水牵情万里长。
凤阙当年颁扇早,龙墀此日赐衣香。
独簪白笔叨天宠,远抱丹心忆帝乡。
未必蛮中久留滞,趋朝应只待秋凉。
辰阳况复遇端阳,沅水牵情万里长。
凤阙当年颁扇早,龙墀此日赐衣香。
独簪白笔叨天宠,远抱丹心忆帝乡。
未必蛮中久留滞,趋朝应只待秋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辰阳度过的端午节,情感丰富,既有对朝廷恩宠的感激,也有对帝都的思念。首句“辰阳况复遇端阳,沅水牵情万里长”开篇点题,将端午节与沅水相连,表达出节日与地理环境的深切情感联系。接下来,“凤阙当年颁扇早,龙墀此日赐衣香”两句运用了宫廷的象征,通过“凤阙”和“龙墀”来比喻朝廷,形象地表达了朝廷对臣子的恩赐与关怀。
“独簪白笔叨天宠,远抱丹心忆帝乡”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独自佩戴着象征朝廷恩宠的白笔,心中却满是对帝都的深深怀念。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与感激,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未必蛮中久留滞,趋朝应只待秋凉”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暗示他并不愿意长久滞留于偏远之地,而是渴望回到朝廷,参与朝政。整首诗情感细腻,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展现了明代士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北来麦益佳,黍禾亦日好。
自此晴雨时,西成冀万宝。
迩来颇炎蒸,土燥埋秧小。
朝露虽略润,终觉为泽少。
为之复望霖,因以常年考。
春旱率成例,祈至花开枣。
麦秋恒歉登,大田尚可保。
岂能如今岁,绿野怀新早。
蜀望人尽同,欲速讵非躁。
自解虽如斯,希泽终萦抱。
江浙晴方佳,燕齐雨滋妙。
寰宇九万里,毕愿时若报。
慰少忧恒多,分应个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