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沧江,扁舟外、长天泬寥。
泻万里、层澜如雪,狂飞怒号。
叠叠鱼龙埋宿雾,明明日月桊银涛。
沸汤般、不息向东流,迎海潮。芙蓉皱,春水桥。
蒲桃涨,秋水桡。似梦回巫峡,神游汉皋。
浪滚波掀今变古,沙翻石漱暮还朝。
爱微风、吹起碎珍珠,花影摇。
极目沧江,扁舟外、长天泬寥。
泻万里、层澜如雪,狂飞怒号。
叠叠鱼龙埋宿雾,明明日月桊银涛。
沸汤般、不息向东流,迎海潮。芙蓉皱,春水桥。
蒲桃涨,秋水桡。似梦回巫峡,神游汉皋。
浪滚波掀今变古,沙翻石漱暮还朝。
爱微风、吹起碎珍珠,花影摇。
此诗描绘了长江壮丽的景象,以“极目沧江”开篇,展现出广阔无垠的江面。诗人通过“扁舟外、长天泬寥”,将读者带入一个空旷辽远的意境之中。接着,“泻万里、层澜如雪,狂飞怒号”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奔腾的气势,仿佛千军万马在咆哮,又如白雪纷飞,壮观而震撼。
“叠叠鱼龙埋宿雾,明明日月桊银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江面上雾气缭绕、鱼龙潜伏的神秘景象,另一方面则展现了日月映照下波涛如银的明亮画面,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壮丽的氛围。
“沸汤般、不息向东流,迎海潮”进一步强调了长江水流的永不停歇,仿佛沸腾的热水一般,向着大海的方向奔腾而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潮汐。这种动态的描绘,赋予了长江生命般的活力与力量。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芙蓉皱,春水桥。蒲桃涨,秋水桡”等句子,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季节变化与江水的形态变化联系起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姿。同时,“似梦回巫峡,神游汉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和向往,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之中。
“浪滚波掀今变古,沙翻石漱暮还朝”则反映了自然界中永恒的循环与变迁,无论是浪涛的起伏,还是沙石的流动,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不断更迭。最后,“爱微风、吹起碎珍珠,花影摇”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微风吹过水面时,如同破碎的珍珠散落,以及花影随风摇曳的美丽场景,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温柔与宁静。
综上所述,这首《满江红九首(其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长江壮美而又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只道空烟,又疑流水,依依却是行云。
了然相对,又是梦纷纭。
半面春风图画,黄金在、难铸昭君。
溪桥断,梅花晴雪,端的白三分。真真。
难唤醒,三年抽藕,织得榴裙。
甚徘徊窥镜,交翼鸾文。
一片飞花来去,并刀快、剪取晴纹。
无情处,分明著眼,强半带春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