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积。一片角声清急。天上佳期无信息。
行云何处觅。静掩流苏帐额。还似见伊颜色。
梦破五更风瑟瑟。纸窗凉月白。
春愁积。一片角声清急。天上佳期无信息。
行云何处觅。静掩流苏帐额。还似见伊颜色。
梦破五更风瑟瑟。纸窗凉月白。
这首《谒金门·春梦》是清代词人彭孙遹所作,描绘了一幅春夜梦中与心上人相会的凄美画面。
词的开篇“春愁积”,点明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累积已久,为整首词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一片角声清急”以角声的清脆和急促,渲染出一种夜晚特有的氛围,似乎在呼唤着远方的归人。
“天上佳期无信息。行云何处觅。”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佳期已过,却无任何消息传来,如同天上的云彩,难以寻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含蓄又深沉,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静掩流苏帐额。还似见伊颜色。”主人公在静谧的夜晚,轻轻掩上绣有流苏的床帐,仿佛还能在梦中见到心上人的容颜。这一细节描写,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暗示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
“梦破五更风瑟瑟。纸窗凉月白。”梦被五更时分的瑟瑟风声惊醒,窗外的月光透过纸窗,显得格外清冷。这一场景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梦醒后的世界,虽然明亮,但依旧无法填补心中的空缺。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展现了主人公在春夜中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与无奈。彭孙遹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词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桐柏真人曾此居,焚香厓下诵灵书。
朝回时宴三山客,涧尽闲飞五色鱼。
天柱一峰凝碧玉,神灯千点散红蕖。
宝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
水流过海稀,尔去换春衣。
泪向槟榔尽,身随鸿雁归。
草思晴后发,花怨雨中飞。
想到金陵渚,酣歌对落晖。
法许庐山远,诗传休上人。
独归双树宿,静与百花亲。
对物虽留兴,观空已悟身。
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