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王佐才,乃慕乐将军。
燕昭本姬姓,豫州亦懿亲。
齐破将尊周,霸业为桓文。
为燕振积弱,周命亦维新。
天王威一奋,六国仍为臣。
燕号为宗国,西向制强秦。
孔明为刘氏,与乐同一身。
帝蜀岂本怀,汉业徒三分。
悲哉孝献没,一日能无君。
元年纪章武,掩泪当秋旻。
诸葛王佐才,乃慕乐将军。
燕昭本姬姓,豫州亦懿亲。
齐破将尊周,霸业为桓文。
为燕振积弱,周命亦维新。
天王威一奋,六国仍为臣。
燕号为宗国,西向制强秦。
孔明为刘氏,与乐同一身。
帝蜀岂本怀,汉业徒三分。
悲哉孝献没,一日能无君。
元年纪章武,掩泪当秋旻。
这首诗《咏古(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通过对比诸葛亮和乐毅、燕昭王、齐桓公、晋文公等历史人物,探讨了忠诚、权谋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
首句“诸葛王佐才,乃慕乐将军”点出诸葛亮的才能与对乐毅的仰慕,暗示了两位历史名将的相似之处。接着,“燕昭本姬姓,豫州亦懿亲”提到燕昭王的身份背景,强调其出身贵族,为后文铺垫。
“齐破将尊周,霸业为桓文”、“为燕振积弱,周命亦维新”、“天王威一奋,六国仍为臣”、“燕号为宗国,西向制强秦”四句,分别以齐桓公、晋文公、燕昭王为例,展示了他们在国家衰弱时力挽狂澜,最终使国家重获新生的壮举。这些例子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忠诚与国家复兴的宏大叙事。
“孔明为刘氏,与乐同一身”、“帝蜀岂本怀,汉业徒三分”则将话题转向三国时期,通过比较诸葛亮与乐毅,以及刘备与汉室的关系,探讨了忠诚与政治策略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最后,“悲哉孝献没,一日能无君”表达了对刘备去世的哀悼,以及对国家失去领导者的深切忧虑。
“元年纪章武,掩泪当秋旻”作为结语,以刘备称帝(章武)的时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忠诚与领导力重要性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与分析,展现了忠诚、权谋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忠诚品质的赞美与对国家领导者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