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群感寂,不寐启柴扉。
月冷梨花淡,风轻柳片飞。
楼台歌管细,遍塞甲兵稀。
独惜千金夜,行人尚未归。
春宵群感寂,不寐启柴扉。
月冷梨花淡,风轻柳片飞。
楼台歌管细,遍塞甲兵稀。
独惜千金夜,行人尚未归。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的寂静与冷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梨花、柳絮以及远处的楼台歌管声,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首句“春宵群感寂”直接点明了时间与环境的静谧,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不寐启柴扉”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孤独,他难以入眠,选择打开柴门,试图在夜色中寻找一丝慰藉。
“月冷梨花淡,风轻柳片飞”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冷”和“淡”形容月色与梨花,营造出一种凄凉之美;而“风轻柳片飞”则以轻柔的春风衬托出柳叶飘舞的景象,虽有生机,却也增添了几分哀愁。这种对比与映衬,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为丰富。
“楼台歌管细,遍塞甲兵稀”两句,将远处的繁华与近处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疲惫。楼台上的歌声细碎,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而“遍塞甲兵稀”则可能暗指战争的远离或和平的降临,但无论如何,都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战乱的厌倦。
最后,“独惜千金夜,行人尚未归”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行人的思念。在这美好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心中满是对未归之人的牵挂与期盼,这种情感既深沉又真挚,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温暖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七月大野号天风,黄河浊浪高排空。
桃源县前系孤缆,楼船夜宿星雾中。
桃源县尹余邦彦,扁舟截浪来相见。
鸣金列炬闹深霄,吹竹系丝谐高宴。
情欢意洽席屡移,忽忆长安对月时。
华省官閒留客醉,仙堂人远惙余思。
十年归卧沧江流,何知此地逢故游。
剧谈纵饮不知倦,高歌似动鬼神愁。
半酣月落参复横,冯夷起舞蛟鼍迎。
川妃水后互出没,翠蕤云梢分纵横。
别君黄鹄不返顾,挥手且入神京去。
脱谢惭乏吕虔刀,新诗裁云赠尺素。
城上明月楼长在,楼中明月应不改。
古人风流今已空,今人徒悲古人代。
古人今人已如此,人生富贵何用尔。
不见武昌长啸者,昔之征南今已矣。
嫦娥餐药奔青天,广寒枉守玉兔眠。
古人有酒不解醉,今人空卧黄垆泉。
明月对我莫相违,楼中为吐银蟾辉。
但使朱缗长得酒,玄髦从化霜茎飞。
山中故人多酒徒,明月为我相过无。
解拌紫绶辞金马,饶换青丝提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