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天台之山四万八千丈,连冈叠嶂如游龙。
金鳌屹立东海上,东汾更在金鳌东。
开元谪仙好孙子,宦游卜得佳山水。
读书闻有宋诸郎,遗爱尚传唐刺史。
古人不复作,悠悠令我思。
至今东汾月,挂在珊瑚枝。
我来豫章城,邂逅龙门客。
示我东汾之画图,丹霞翠雾仙凡隔。
安得与子骑鲸鱼,拾得东海明月珠。
试问蓬莱花鸟使,弱水清浅今何如。
吾闻天台之山四万八千丈,连冈叠嶂如游龙。
金鳌屹立东海上,东汾更在金鳌东。
开元谪仙好孙子,宦游卜得佳山水。
读书闻有宋诸郎,遗爱尚传唐刺史。
古人不复作,悠悠令我思。
至今东汾月,挂在珊瑚枝。
我来豫章城,邂逅龙门客。
示我东汾之画图,丹霞翠雾仙凡隔。
安得与子骑鲸鱼,拾得东海明月珠。
试问蓬莱花鸟使,弱水清浅今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名山天台山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描述天台山的高峻,将其比作游动的龙和屹立的金鳌,展现出山的雄伟壮丽。接着提到唐代的李白(开元谪仙)曾在此地游历,并留下佳话,暗示此处风景优美,引人入胜。
诗中还提到了宋代的某位郎君和唐代的刺史,他们留下的遗爱和事迹,虽已成往事,但依然令人怀念。诗人感慨古人不再,只能通过想象和历史记载来感受他们的风采。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天台山美景的向往,希望与友人一同前往,体验那里的自然风光,并询问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是否依旧美丽。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同时流露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朝寿俊,算生平占得、淳熙四四。
三万六千三万了,剩有一千饶底。
三百年间,和风丽日,几个能销此。
约山山笑,先生不负山矣。
今岁甲子重阳,待重数,五百十三甲子。
吟万首诗更自和,岁岁寿诗自喜。
若比潞公,如今年纪,犹是平章事。
先生抚掌,问他闲日能几。
朱顶字,八十正平头。添作八千秋。
无能也自收郿坞,到今恨不贬潮州。
看几人,炎又冷,老还羞。也不学、太公忙把火。
也不学、申公轮转磨。休莫莫,莫休休。
小迟授业何曾吃,更迟食乳不须愁。
且从容,某水钓,某丘游。
赤壁之游乐。但古今、风清月白,更无坡作。
矫首中洲公何许,共我横江孤鹤。
把手笑、孙刘寂寞。
颇有使君如今否,看青山、似我多前却。
几见我、伴清酌。江心旧岂非城郭。
抚千年、桑田海水,神游非昨。
对影三人成六客,更倚归舟夜泊。
尚听得、江城愁角。
渺渺美人兮南浦,耿余怀、感泪伤离索。
天正北,绕飞鹊。
但秋风、年又一年深,不禁长年悲。
自景阳钟断,馆娃宫闭,冷落心知。
千树西湖杨柳,更管别人离。
看取茂陵客,一去无归。
都是旧时行乐,漫烟销日出,水绕山围。
看人情荏苒,不似鹧鸪飞。
听砧声、遥连塞外,问三衢、道上去人稀。
销凝久,残阳短笛,似我歔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