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者谁子,妙年出江关。
剪须事浮屠,游戏在云山。
时将骚臣意,写入尺素间。
嗟彼为形士,长往不知还。
其心犹有慕,岂不薄茅菅?
学古宁为人,诚念修已艰。
圣哲虽异代,讵云不可攀?
翰墨者谁子,妙年出江关。
剪须事浮屠,游戏在云山。
时将骚臣意,写入尺素间。
嗟彼为形士,长往不知还。
其心犹有慕,岂不薄茅菅?
学古宁为人,诚念修已艰。
圣哲虽异代,讵云不可攀?
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观钱塘上人墨兰二首(其二)》描绘了一位年轻才子的形象。他才华出众,年纪轻轻便离开故乡,投身于佛教修行,过着云游山水的生活。他将自己对文人士大夫的情感和志向融入到书法艺术中,通过笔墨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诗中的"翰墨者谁子"赞美了这位书法师的技艺,"妙年出江关"则强调了他的早慧和离家出走的决心。"剪须事浮屠"暗示他剃度为僧,"游戏在云山"则描绘了他超脱尘世的逍遥生活。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词之中,对于那些执着于世俗名利的人,他以"为形士,长往不知还"来表达对他们无法割舍红尘的惋惜。
然而,这位上人内心仍有对古代圣贤的仰慕,明白追求道德完善的道路并非易事,"诚念修已艰"表达了他对个人修行的深刻理解。尽管身处不同时代,但他坚信圣哲的精神是可以跨越时空去追求的,"圣哲虽异代,讵云不可攀"传达出他对高尚品德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钱塘上人的形象,展现了文人墨客对精神自由和道德完善的追求,以及对超越时空的智慧传承的敬仰。
天付红颜,便交付、一生愁绪。
浑不管、飘帘落溷,名花无主。
玳瑁才栖梁上燕,胭脂又吼闺中虎。
是前生、注定恶姻缘,佳人苦。叶子戏,樗蒲博。
锦作账,珠为箔。有风流夫婿,相嘲相谑。
姊妹甘心推福命,儿曹转眼登台阁。
看妆成、绿鬓尚如初,佳人乐。
零玉连环,碎珠络索,清香几缕团聚。
莲舌挑圆,樱唇收小,春满玉人娇酺。
玲珑不断,早吐出、牟尼无数。
应胜香焚宝鸭,空成篆文回互。帘前绛纱密护。
怕团团、被风吹去。万种圆融全仗,慧心吞吐。
看取阑干稳度,又四角、垂垂化珠露。
散了冰轮,氤氲再补。
袅凉飔一剪,裁万缕、羃晴烟。
渐媚眼舒青,修眉晕绿,丰姿翩翩。嫣然。
乍眠未起,便餐它秀色也生怜。
点缀园林入画,日斜扶出秋千。年年。肠断灞桥边。
难系别离船。争叶密藏莺,丝长罥蝶,不似春前。
缠绵。嫩黄褪尽,怕韶光还未肯留连。
休说萍因絮果,玉关芳讯谁传。
黛泼山眉,青回柳眼,愔愔天气初晴。
又到花朝,彩幡红飐苔阴。
曲阑干外东风软,破春愁、燕语忪惺。
暗消凝,几日春寒,瘦了梅魂。
桃花潭主殷勤甚,借名流池馆,小盍朋簪。
伫月人疏,一痕新绿黏云。
银灯细缀星光璨,听谁歌、金缕声清。
嘱啼莺,绾住韶光,莫便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