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一方。烟霞趣长。荷衣蕙带徜徉。有先生草堂。
松荒菊荒。猿亡鹤亡。后人凭吊苍凉。剩空山夕阳。
蒹葭一方。烟霞趣长。荷衣蕙带徜徉。有先生草堂。
松荒菊荒。猿亡鹤亡。后人凭吊苍凉。剩空山夕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略带凄凉的山水画卷。诗人以“蒹葭”开篇,蒹葭是芦苇的意思,象征着自然界的初生与清新,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别的情绪。“烟霞趣长”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烟霞缭绕,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吸,悠长而神秘。
接着,“荷衣蕙带徜徉”描绘了人物的行踪,荷衣指的是荷叶做成的衣服,这里借指穿着朴素、亲近自然的隐士形象;蕙带则是用蕙草编织的腰带,同样象征着高洁与自然的融合。整个画面中的人物似乎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漫步,与自然和谐共处。
“有先生草堂”点出了一个隐居者的居所,草堂简朴而宁静,暗示着主人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随后的“松荒菊荒。猿亡鹤亡”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过往的怀念。
“后人凭吊苍凉”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历史的长河,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为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到哀伤和怀念。最后,“剩空山夕阳”收尾,空山意味着一切繁华与喧嚣都已过去,只剩下夕阳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人以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交融,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
溪流见底寒且清,光凝浅绀渊之精。
斧柯千古遗仙局,云暗半山含紫玉。
割云镵玉巧如神,龙尾铜台可奴仆。
君来自南数千里,不载珠玑似薏苡。
芊芊溪草裹石砚,文字之祥直送喜。
明窗大几墨花春,炉山吐兰千穗云。
虚中含默静相对,那复草玄惊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