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尔髻未垂,诗书急讨论。
人禽此其界,得失为之根。
勿骄贵而气,勿纵放而言。
清贫念尔祖,忠厚乃吾门。
十寒则一暴,舍亡则操存。
宁拙勿为巧,过朴不厌浑。
斯语置座右,奉为金石尊。
顾尔髻未垂,诗书急讨论。
人禽此其界,得失为之根。
勿骄贵而气,勿纵放而言。
清贫念尔祖,忠厚乃吾门。
十寒则一暴,舍亡则操存。
宁拙勿为巧,过朴不厌浑。
斯语置座右,奉为金石尊。
这首明代申佳允的《训子》诗,以父母口吻训诫儿子,内容深沉而富有教诲意义。诗中首先强调了学习的重要,鼓励孩子勤奋读书,"诗书急讨论",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重视。接着,诗人通过"人禽此其界,得失为之根",将人的品格与动物区分开来,指出行为得失的关键在于人的修养。
诗中告诫儿子不要因富贵而骄傲自满,"勿骄贵而气",也不可放纵言语,"勿纵放而言",体现了家庭教育中的谦逊与谨慎。同时,诗人提醒孩子要铭记家族清贫的出身,保持忠厚的家风,"清贫念尔祖,忠厚乃吾门",教导孩子珍惜家族传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倡导适度的生活原则,如"十寒则一暴,舍亡则操存",意指在艰苦环境中要学会坚持,而在安逸时不忘节俭。最后,诗人强调诚实守拙的重要性,"宁拙勿为巧,过朴不厌浑",并希望这些教诲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视为至高无上的准则,"斯语置座右,奉为金石尊"。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言,言简意赅,充满了对后代的关爱和期望。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㰹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
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
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唤出眼,何用苦深藏。缩却鼻,何畏不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