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访道者》
《山中访道者》全文
唐 / 于鹄   形式: 古风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㰹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

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

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zhōng访fǎngdàozhě
táng /

chùyānkǒuànànwéichēng
zhōngjìnliúshítōng

chūlínshānshǐzhuǎnjuéjìngyuánqiào
téngjièxíngshìpíngshímài

vduànxíngchùguānghuáyuánnáo
ránfēngjǐngnǎidàoshénxiānzhái

tiānqíngmáotóucányúnzhēngbái
chuāngshūshēngjiǔwénchuī

bàoqínchūménláirénjiān
shānyuànsǎoshí

luòmáichángsōngchūcáishùchǐ
céngshàngqīngjīngzhīzhùchángshēng

yuànshìfāngshānyǒuqióng

翻译
穿越炊烟进溪口,两岸遍布柽与栎。
碧绿流水绵延中,十里路程难行屐。
穿出树林山势变,绝路沿壁细寻觅。
抓藤前行借力稳,侧脚紧贴石脉隙。
裂石前进显勇毅,滑痕乃是猿猴迹。
景致突变非凡尘,似至仙人隐居地。
晴空茅屋顶泛白,残云环绕蒸气起。
隔窗传来梳理声,久站又闻悠扬笛。
抱琴而出门庭阔,不睬世间过往客。
山院无需常打扫,四季自然静悄悄。
落叶掩埋老松根,露出地面仅几尺。
曾研读上清经典,知晓长生名册记。
望示长生不老术,哪山藏有琼浆液?
注释
触烟:穿越炊烟。
溪口:溪流的入口。
岸岸:两岸。
柽栎:两种树木名称,指代岸边的树木。
尽:全是。
碧流:清澈的水流。
不通屐:无法行走,形容路途艰难。
出林:走出树林。
山始转:山势开始变化。
绝径:险峻的小路。
缘:沿着。
把藤:抓住藤蔓。
借行势:借助藤蔓助力前行。
侧足:侧着脚。
石脉:岩石的缝隙。
㰹牙:裂开石头,形容用力前进的样子。
光滑:平滑无碍。
猿猱迹:猿猴等动物留下的路径。
忽然:突然。
风景异:景色变得不同寻常。
神仙宅:仙人的住所。
天晴:天气晴朗。
茅屋头:茅草屋顶。
残云:残留的云朵。
蒸气白:云雾缭绕,如同蒸气般洁白。
隔窗:从窗户那边。
梳发声:可能是风吹过发出的声音,或是有人在梳头的声音。
久立:站立许久。
闻吹笛:听到吹笛的声音。
抱琴:抱着琴。
出门来:走出门外。
不顾:不理会。
人间客:世俗的访客。
山院:山中的庭院。
不洒扫:不需要打扫。
四时:四季。
自虚寂:自然寂静。
落叶:落下的树叶。
埋:覆盖。
长松:高大的松树。
出地:露出地面。
上清经:道教经典之一,指高深的道家经典。
知注:了解,知道。
长生籍:记录长生之法的名册。
示:展示,告知。
不死方:长生不老的方法。
琼液:珍贵的液体,这里可能指仙药或灵丹妙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大自然中的探寻之旅,充满了对道家修炼和长生不老的向往。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鲜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神秘的山中世界。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这里溪水轻抚着山谷,而两岸则是参天的柽栎树,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溪中的清澈之水如同一条翠绿色的丝带,在这片宁静中连续了十里,却没有任何行人的足迹,这种孤独与纯净交织成诗人内心的向往。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当诗人走出树林,他面对的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和陡峭的岩壁。这里,“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诗人巧妙地利用了藤蔓作为攀爬之助,而脚步轻盈地依附在石缝中,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㰹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这里,“㰹牙”指的是山路中的碎石,而“猿猱迹”则是猿猱(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攀援之兽)的足迹,这些细节描写都在强调诗人所处环境的险峻与孤寂。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突然间,景色一变,诗人来到了一个被称为“神仙宅”的地方。这里,“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天空晴朗,茅草屋顶上飘着几缕白色的云气。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诗人通过窗户听到了梳理头发的声音,以及悠扬的笛子声,这些生活细节让远离尘世的“神仙宅”显得更加生动。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这里,“抱琴出门来”,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乃至精神世界的追求。而“不顾人间客”,则是对俗世生活的超然与放弃,体现了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居住的山中院落,随着季节的更迭而显得空旷幽静,没有人为的打扰和干预。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这里,“落叶”与“长松”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景,而“出地才数尺”,则是说树木从地面伸展出来不过几尺,这种自然生长的状态,无不彰显诗人对大自然纯净无华的一片情怀。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这两句表明了诗人曾研读过道家典籍,对如何修炼成仙和追求长生不老有所了解。这里,“上清”指的是道教中的一个派别,而“长生籍”,则是记载长生之法的书籍。

最后,“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诗人表达了对长生不老之术的渴望,并询问在哪座山中可以找到那神秘而美妙的“琼液”(传说中的仙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永恒生命的精神追求。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作为修炼成仙的背景,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渴望。

作者介绍
于鹄

于鹄
朝代:唐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猜你喜欢

湖上望月二首·其一

秋水澄澄树绝风,冰轮苒苒上遥空。

闲思今夜供吟景,冷色清光几处同。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四十六

履践平实道路,倚门傍户。

敲磕崄峻门庭,接响承虚。无师智,自然智。

推倒大梅峰,一举九万里。

保福缓缓向道,伏惟安置。

(0)

杨知府赞

丹成于太初之先,道济乎后地之极。

负勋名阀阅之寄,忘生长富贵之习。

时行时止,无固无必。

操须弥之笔,亦难写此圭璋之质。

(0)

苏溪牧护坐禅岩

当机突出鸭吞螺,奈此悬崖峭壁何。

等是苏溪蹲坐处,且非苍桧影婆娑。

(0)

偈颂六十五首·其十

趁晴盖了屋,乘时刈了禾。

输纳王租了,鼓腹唱讴歌。

(0)

颂古十一首·其六

示疾毗耶问讯疏,知音惟有老文殊。

问来答去胶投漆,一病翻成两病夫。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