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其九蚕簇》
《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其九蚕簇》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冰蚕三眠休,作茧当具簇。

汉北取蓬蒿,江南藉茅竹。

蒿疏无郁浥,竹净亦森束。

竞畏风雨寒,露置未如屋。

(0)
注释
冰蚕:指冬眠后的蚕。
眠:蚕的一次睡眠周期。
休:结束。
具簇:聚集。
汉北:汉水北部地区。
蓬蒿:野生草本植物。
藉:利用,使用。
蒿疏:蓬蒿稀疏。
郁浥:茂密湿润。
竹净:竹子干净。
森束:整齐排列。
竞畏:竞相害怕。
风雨寒:风雨和寒冷。
露置:露天放置。
如屋:如同在房屋内。
翻译
冰蚕已经三次睡眠结束,开始结茧准备聚集在一起。
在汉水北岸采集蓬蒿,江南地区则利用茅竹作为材料。
蓬蒿稀疏不密集,竹子干净且排列整齐。
它们都畏惧风雨和寒冷,露天放置不如安置在房屋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其九)蚕簇》。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蚕簇的制作过程。"冰蚕三眠休"形象地写出蚕儿完成三次蜕皮后进入休眠,紧接着描述了采集各地材料的情景:汉水北岸的蓬蒿和江南的茅竹都被选为编织蚕簇的原料。"蒿疏无郁浥,竹净亦森束"两句,通过对比蓬蒿的疏朗和竹子的洁净,展现出蚕簇编织的精细与有序。最后两句"竞畏风雨寒,露置未如屋"表达了对蚕簇保护的重视,因为它们惧怕风雨和寒冷,所以要尽快安置在室内,以免受损。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生动,既展现了蚕农的辛勤劳动,又体现了对蚕丝生产的尊重和珍视。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醉落魄/一斛珠·其二

霜华摇落。亭亭皓月侵朱箔。梦回敧枕听残角。

一片寒声,风送入寥廓。眼前风月都如昨。

独眠无奈情怀恶。凭肩携手于飞约。

料想人人,终是赋情薄。

(0)

愁倚阑/春光好·其一

伤春晚,送春归。步云溪。绿叶同心双小字,记曾题。

楼外红日平西。长亭路、烟草萋萋。

云雨不成新梦后,倚阑时。

(0)

点绛唇·其一送常守陈正同应之还朝

解绂朝天,满城桃李繁阴布。彩舟难驻。

忍听骊歌举。协赞中兴,圣意方倾注。从今去。

五云深处。稳步沙堤路。

(0)

浣溪沙·其三

十里狂风特地晴。天工著意送行人。

负他桃李十分春。

杜宇已催归思乱,啼莺休惹客愁新。

晚风溪路净无尘。

(0)

劝农十首·其七

午村茅舍起炊烟,夫带儿耕馁在田。

赤饭黄羹须妇馌,往来莫惮走东阡。

(0)

经理建阳县学

当年卫道大贤功,人士今知有学宫。

自叹升堂惭董子,岂无笑列议韩公。

儒风济济衣冠旧,世事茫茫尘网中。

我已结茅溪五曲,飞鸿尚许溯天风。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