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卫道大贤功,人士今知有学宫。
自叹升堂惭董子,岂无笑列议韩公。
儒风济济衣冠旧,世事茫茫尘网中。
我已结茅溪五曲,飞鸿尚许溯天风。
当年卫道大贤功,人士今知有学宫。
自叹升堂惭董子,岂无笑列议韩公。
儒风济济衣冠旧,世事茫茫尘网中。
我已结茅溪五曲,飞鸿尚许溯天风。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熊鉌所作的《经理建阳县学》,主要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自己未能达到古代学者如董子(董仲舒)或韩公(韩愈)那样崇高地位的自谦。首句“当年卫道大贤功”赞扬了古代学者致力于维护道义的伟业,而“人士今知有学宫”则反映了对教育传承的肯定。
“自叹升堂惭董子”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与自谦,他希望自己能像董仲舒那样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但又感到难以企及。“岂无笑列议韩公”则是借韩愈的典故,暗示自己虽然未能在政坛上发挥影响力,但仍怀有儒家济世之志。
“儒风济济衣冠旧”描绘了学宫中儒雅的风气和传统的士人风貌,而“世事茫茫尘网中”则暗指现实世界的纷扰与复杂。最后,“我已结茅溪五曲,飞鸿尚许溯天风”表达了诗人选择隐居教书育人的决心,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希望能像飞鸿逆风而上,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以教育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学术的尊重、对自我定位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坚守,体现了浓厚的儒家情怀。
往者曾读《边令传》,云是保定陈子作。
才雄法赡有根柢,菁英满前气旁魄。
我尝仿佛思其人,千里停云阻河朔。
今年得遇恒山阳,斗酒论文慰萧索。
忆余为客西复东,门前车辙无一同。
高曾规矩久芜没,后人不识般倕工。
君今著书已逾尺,况复身亲见兵革。
一嚬一笑皆有由,岂是寻常老逢掖。
莫言上策不见收,长安少年多彻侯。
君才如此合贫贱,且醉醇酒吟清秋。
君不见江河之势原东流。
桑乾道,滹沱野,羽箭材宫南送马。
太仆火印何权奇,瘴乡不产龙媒姿。
一行五百匹,日驰百里。农夫锉草,妇子汲水。
健儿来何方,官帖十行。鞭棰在手,戟髯怒张。
刍豆供给苦不足,猎犬鞲鹰饱馀肉。
送马者去吏索钱,农夫鬻牛妇子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