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曾读《边令传》,云是保定陈子作。
才雄法赡有根柢,菁英满前气旁魄。
我尝仿佛思其人,千里停云阻河朔。
今年得遇恒山阳,斗酒论文慰萧索。
忆余为客西复东,门前车辙无一同。
高曾规矩久芜没,后人不识般倕工。
君今著书已逾尺,况复身亲见兵革。
一嚬一笑皆有由,岂是寻常老逢掖。
莫言上策不见收,长安少年多彻侯。
君才如此合贫贱,且醉醇酒吟清秋。
君不见江河之势原东流。
往者曾读《边令传》,云是保定陈子作。
才雄法赡有根柢,菁英满前气旁魄。
我尝仿佛思其人,千里停云阻河朔。
今年得遇恒山阳,斗酒论文慰萧索。
忆余为客西复东,门前车辙无一同。
高曾规矩久芜没,后人不识般倕工。
君今著书已逾尺,况复身亲见兵革。
一嚬一笑皆有由,岂是寻常老逢掖。
莫言上策不见收,长安少年多彻侯。
君才如此合贫贱,且醉醇酒吟清秋。
君不见江河之势原东流。
此诗《赠陈蔼公》出自清代诗人陶澄之手。诗中以《边令传》为引子,表达了对陈蔼公才华与学识的赞赏。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与陈蔼公的相遇,以及对陈蔼公著书立说、亲身经历战乱的感慨,展现了对陈蔼公独特人生经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敬佩。诗中还蕴含了对陈蔼公虽才华横溢却甘于贫贱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文笔流畅,既是对陈蔼公个人风采的颂扬,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近郡称良牧,如公实罕伦。
处家原俭朴,施政本宽仁。
不扰心如水,无私化若神。
镇浮安属吏,持重协同寅。
忆昨虞汀寇,烦公抚邵民。
孤城存保障,列壁静风尘。
课最逾三载,生灵煦一春。
村村田悉垦,户户粟皆陈。
大府方交剡,高情自乞身。
攀辕徒拥霸,遮道莫留恂。
淮海通诸夏,溪山望七闽。
作诗无溢美,端不愧风人。
中道迫生理,忧患未渠央。
用此较古今,常疑今世长。
息肩幸一憩,忽已鬓发苍。
颠倒百年间,悲乐安可量。
梦中逢故友,相与倾壶觞。
举觞梦即觉,此酒谁复尝。
草木依寒暑,荣悴尚有当。
人生顾异此,弱质徒皇皇。
乔松不可愿,放志聊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