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千条拂地垂,春风送客妾心悲。
谁家年少轻离别,偏把愁声笛里吹。
杨柳千条拂地垂,春风送客妾心悲。
谁家年少轻离别,偏把愁声笛里吹。
这首明代诗人刘效祖的《折杨柳》描绘了一幅春日离别场景。首句“杨柳千条拂地垂”,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展示了杨柳依依的柔情,仿佛在低垂的枝条中寄托着离别的伤感。次句“春风送客妾心悲”,春风本是生机盎然之物,但在诗人笔下却带上了离别的凄凉,烘托出送行女子内心的哀愁。
后两句“谁家年少轻离别,偏把愁声笛里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离别的主角转向了一个年轻的游子,他吹奏起笛子,那悠扬的笛声中充满了离别的愁绪,触动了送行者的心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离别时的哀婉与无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暧暧云间月,圆缺自有时。
翩翩梁上燕,犹傍故巢归。
如何远游子,去去无返期。
别时春葩芳,今见秋叶飞。
洞房夜凄其,寂历生尘丝。
流萤入孤幔,蟋蟀鸣坐隅。
精诚感宵梦,会晤空斯须。
宁作清流源,不作浊水泥。
冰霜谅自保,兹怀君讵知。
河之水,何漫漫。昔与淮相安,今溢淮南岸。
淮流入江古未闻,河水一入江流浑。
清河之口渺无际,黄云浊浪相吐吞。
河滨居民危岌岌,门基水齧无墙壁。
旧时官路已成河,旋结颓茅蔽风日。
日食何能给烟爨,妻啼儿号常夜半。
相看朝夕难自保,流亡已遂惊鸟散。
曾闻三白兆丰馀,水及故岸蝗为鱼。
徵之近岁两无应,飞蝗江北江南俱。
蝗大发,害我禾。水大至,荡我家。明年水至将奈何。
汉家防事习水战,今朝忽报开昆明。
片纸朱批下乡里,官票频催调健丁。
健丁二十堪差调,中男十四仍嫌少。
强将笠子撮短发,宁忍欺官免追召。
公家作役敢告劳,难平夫长恣侵嗷。
付钱监吏须笔墨,终日未保无鞭敲。
去岁五侯建第时,我为上户已倾赀。
而今又报是殷实,会令鬻子官岂知。
昨日何人起赤城,我锄正似尔杵声。
只道决池藏战舰,那知耀德不观兵。
君从何方来,奇胸讵多得。
但指龟在涂,或诵蝇止棘。
岂无国士风,所虚理人职。
岂无蓄盖私,所见鸣仗斥。
采苓困首阳,宰社拜曲逆。
缅怀天步遥,只觉周道直。
归欤雁荡山,千峰抱云黑。
灼灼东篱英,聊以试酒力。
宁烦藉二桃,谁能顾双璧。
于此有玄思,众人固不识。
君情我所钦,晤语附深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