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录别·其八》
《录别·其八》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高楼耿长夜,揽衣歌且谣。

秋风一何悲,游子不得骄。

明月照空床,罗帏自萧萧。

三星既隅列,河汉东南朝。

黄鹄正徘徊,翩翩顾其曹。

故乡邈千里,慷慨命同袍。

浮云日西北,安知心所劳。

携手在须臾,经时复漂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高楼之上,面对长夜与秋风,内心充满离愁别绪的情景。诗人通过“揽衣歌且谣”这一动作,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哀伤。秋风的悲凉与游子的不得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深切思念。

“明月照空床,罗帏自萧萧”一句,以明月的清冷与罗帏的寂寥,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的孤独感。接着,“三星既隅列,河汉东南朝”描绘了一幅星空图景,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黄鹄的徘徊与顾视,似乎象征着主人公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故乡邈千里,慷慨命同袍”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浮云日西北,安知心所劳”则流露出对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感慨。“携手在须臾,经时复漂摇”则以短暂的相聚与长久的分离,反映了人生旅途中的聚散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在离别时刻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故乡、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题曹娥碑歌

婉娈曹氏女,生长虞江滨,乃父安歌能乐神。

?涛江心迎伍君,偶然失脚成沉沦。

其时孝娥才十四,日夜哀号动天地。

奋身跃入龙伯宫,抱父尸出洪波中。

汉安年迄元嘉始,惨淡荒坟烟蔓里。

度令深期民俗淳,蕙肴椒浆方祭诔。

诔文本是邯郸作,勒石垂光非溢美。

好辞既赏蔡中郎,妙墨重挥王内史。

内史临池小楷精,出神入圣由天成。

风格真淳乐毅论,气运逸迈黄庭经。

曹娥之碑尤注意,外足婉丽中坚贞。

疾迟偃仰各合度,正侧方圆皆有程。

金锥画沙锋芒敛,玉树照水枝柯清。

秋风群飞鸿雁叙,夜天行列星宿明。

元常铭石犹隶体,力命雅深堪与比。

鸿都分法授于神,笔势去来同一轨。

流传萧梁到李唐,纷纷鉴者迷精光。

退之平时厌姿媚,于此题识何端庄。

乃知嗜好在奇古,况兼孝烈如曹女。

碑阴隐语亦了然,可惜无言讥魏武。

魏武徒劳校色丝,以孝移忠忍不为。

独觉遗风扇乡里,顺孙孝子相追随。

四明有逸民,示我碑一幅,真若圭璋出群玉。

书家往往无真识,太息还君须韫椟。

(0)

挽曾东轩二首·其一

健笔千夫畏,长才四海空。

飞腾须掌制,危急逐乘骢。

国事笺天疏,臣心救日弓。

故人牛斗上,相见气如虹。

(0)

和清明上冢韵

酒壶花担发双明,陌上携扶笑语声。

桑叶影稠春欲暗,楝花寒退雨初晴。

宫官记梦曾传烛,□客无诗定罚觥。

老影年年霜露感,牛羊踯躅乱孤茔。

(0)

重修山河堰

画隼精明破晓暾,恰逢寒食过江村。

轻烟飞絮汉中道,白苇黄茅渭上屯。

人力万工支水派,天心两邑溉川原。

柳营一饱源头看,夜雨新肥拍岸痕。

(0)

寄献润州赵舍人·其二

记言彩笔罢摛华,郡阁高闲似道家。

琴院坐听江寺磬,郡楼吟见海山霞。

春园遗母亲烧笋,夜榻留僧自煮茶。

应笑陶潜未归去,折腰奔走在泥沙。

(0)

赁宅

萍流匏系任行藏,惟指无何是我乡。

左宦只抛红药案,僦居犹住玉泉坊。

白公渭北眠村舍,杜甫瀼西赁草堂。

未有吾庐莫惆怅,古来贤达尽茫茫。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