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初启碧天长,鹓序瑶阶曙色苍。
拜舞衣冠瞻舜日,昭回文物焕尧章。
光生宝扇分鸾影,烟袅金炉燃兽香。
共际明时诸宰辅,五云深处侍天王。
紫宸初启碧天长,鹓序瑶阶曙色苍。
拜舞衣冠瞻舜日,昭回文物焕尧章。
光生宝扇分鸾影,烟袅金炉燃兽香。
共际明时诸宰辅,五云深处侍天王。
这首诗描绘了早朝大明宫的庄严与肃穆氛围。开篇“紫宸初启碧天长”,以“紫宸”点出皇宫之尊贵,“碧天长”则渲染出清晨天空的广阔与深邃,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气氛。接着“鹓序瑶阶曙色苍”,通过“鹓序”(鹓鸟排列的行列,比喻官员的序列)和“瑶阶”(玉砌的台阶,象征高洁与神圣),以及“曙色苍”(黎明时分的苍茫光线),进一步强化了场景的肃穆感。
“拜舞衣冠瞻舜日,昭回文物焕尧章”两句,运用“瞻舜日”和“焕尧章”这样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圣君的敬仰,同时也寓意着朝臣们在新一天开始之际,向皇帝表达忠诚与敬意。这里的“文物”不仅指物品,更蕴含着文化、制度的象征意义,强调了国家治理的有序与文明。
“光生宝扇分鸾影,烟袅金炉燃兽香”描绘了宫廷生活的细节,通过“宝扇”、“鸾影”、“金炉”、“兽香”等元素,展现了皇家生活的奢华与仪式感。同时,“光生宝扇”与“烟袅金炉”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最后,“共际明时诸宰辅,五云深处侍天王”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在这样一个光明的时代,众多大臣共同侍奉于皇帝身边,体现了君臣和谐、国家昌盛的景象。整首诗通过对早朝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宫廷生活的庄严与辉煌,同时也传达了对盛世的颂扬和对权力秩序的尊重。
三白触眼喜欲颠,天王继统新改年。
岂天厌恶下土浊,以此雪之同皎然。
光照明堂纳祥瑞,一平天下知其权。
疾而蒙藏能过厚,卑而令高如进贤。
先时上帑宝珠玉,今恣四野开琼田。
何须聚敛自委积,过而不拾贪夫悛。
先时豺虎横食人,空山忍饥今可怜。
威能挟天已阘茸,势可炙手还?蜷。
老夫忍冻亦惯事,草庐安抱牛衣眠。
庭前孤松有喜色,要与老夫相作缘。
黄榆白苇连塞北,眼底穹庐皆虏贼。
屯空杀气连云飞,壮士相看失颜色。
元戎奉诏玉门关,锦帐牙旗垒阵间。
独把一麾专节钺,俦能三箭定天山。
单于生长乐边土,绕帐牛羊牧秋雨。
闲中聚唱凉州词,醉后起为胡旋舞。
鱼龙川头古树腓,纥干山前飞鸟稀。
紫髯胡儿眼双碧,大腹匈奴腰十围。
徐君远戍边庭久,况复东海簪缨后。
伐敌能谙虎豹韬,次功应位麒麟首。
愤时气节人不知,唾手功名今未有。
秋清长剑倚南天,夜半孤城临北斗。
莫言白眼众纷纷,伫看高垂竹帛勋。
君不见酂侯知国士,登坛终拜大将军。
茅檐家具尽随身,老妇娇儿日可亲。
有梦只寻丘陇去,不须回首问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