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觅凌霜质,仍须带雨栽。
须知剖竹日,便是看松来。
好觅凌霜质,仍须带雨栽。
须知剖竹日,便是看松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悟和精细观察。开篇“好觅凌霜质,仍须带雨栽”表达了诗人对于天然之物的追求,即使是被霜打过的松树,也要在带着雨水的情况下种植,这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松树经历严寒后的坚韧生长,更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尊重和赞美。
接着“须知剖竹日,便是看松来”则透露出诗人在观察中发现了某种规律或境界。在特定的日子里(“剖竹日”可能指的是竹子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可以去欣赏松树,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察,更蕴含着对生命成长过程的思考和哲理。
诗中通过对松竹这两种自然物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自然情怀和艺术造诣。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细微之处观察入微、感悟颇深的一种生活态度。
书味无穷得属厌,待瓜六载不辞淹。
乃心雅欲亲诸老,初筮惟知守一廉。
毋纵弯弓猎鸡犬,谨防暴客起鱼盐。
同乡同姓钟情处,酌别中秋吸玉蟾。
侵晓登楚山,山峻苦难陟。
半山忽阴晦,举手不可识。
跻攀穿云过,赫然见日出。
俯视云气中,汹涌浩无极。
滉瀁雪海翻,兀硉寒冰立。
蛟龙见或没,鬐鬣火旆赤。
风雷恣訇磕,万车无辙迹。
神君互麾诃,众怪争跳踯。
变异从何来,万态不可测。
峰顶日晴明,下方惊雨急。
倏尔寂无声,昏翳豁开释。
返照光景新,岩岫翠欲滴。
瀑泉缟带垂,稻塍清流溢。
高路静无泥,牵挽望前驿。
世俗信耳目,天地度以臆。
安知视听外,奇骇可穷索。
孰知沧溟宽,但见蹄涔窄。
兹事非传闻,吾行所自觌。
长杨夹通津,修竹带北冈。
寻行不知远,时闻芝朮香。
渡溪陟翠巘,松柏高苍苍。
木杪见栌檐,塔庙居上方。
盘步曲折峻,入门庭宇荒。
道人貌清羸,趺坐临朝阳。
手持天竺书,贝叶翻金光。
炉残柏子烧,龛续明灯长。
见我默不语,举杖鸣匡床。
以示清静观,妙出转徙乡。
我从绝塞来,尘侵两鬓霜。
形骸久颠顿,思逐归鸟藏。
偶来叩禅扃,夐与人世忘。
金篦刮病膜,清冰沃烦肠。
铁牛耕石田,海底种扶桑。
超然越初地,青莲泥中芳。
沧溟酌蠡天窥管,龟兆何长筮何短。
什百倍蓰情不齐,斛龠釜钟难槩满。
东西地缺如断玦,西北天倾犹倚伞。
山䍽何由蔚豹班,荆鸡岂解伏鹄卵。
虽许驽骀可累驰,所贵镆铘能立断。
东陵瓜地久已荒,南山豆苗岁常旱。
日随群影尘满衣,愧窃太仓米盈碗。
默嗟世事意难期,却怪古书语多诞。
往来迅景急川流,怅惘无闻归鬼纂。
今年短发飒惊秋,馀日骎骎岂容算。
逸骥空勤足未舒,寒灯静吊影为伴。
数朝忽喜挹高风,烦心执热逢清浣。
仰观眉睫意可见,巳许交臂心无懒。
飘零铩翮感鸾悲,绳墨呈材愧樗散。
须思汲古得修绠,却步归愚识夷坦。
惟君早岁叹淹回,白雪调高和宜罕。
谏垣密疏藁常焚,琐闼旧风笔不款。
云间遽与鸳鹭分,邑里新歌襦裤暖。
与我晤语若合契,锄去陵谷无隙窾。
因君相见慰蹉跎,再激平生嗟已缓。
《依韵酬朱公掞给事》【宋·李复】沧溟酌蠡天窥管,龟兆何长筮何短。什百倍蓰情不齐,斛龠釜钟难槩满。东西地缺如断玦,西北天倾犹倚伞。山䍽何由蔚豹班,荆鸡岂解伏鹄卵。虽许驽骀可累驰,所贵镆铘能立断。东陵瓜地久已荒,南山豆苗岁常旱。日随群影尘满衣,愧窃太仓米盈碗。默嗟世事意难期,却怪古书语多诞。往来迅景急川流,怅惘无闻归鬼纂。今年短发飒惊秋,馀日骎骎岂容算。逸骥空勤足未舒,寒灯静吊影为伴。数朝忽喜挹高风,烦心执热逢清浣。仰观眉睫意可见,巳许交臂心无懒。飘零铩翮感鸾悲,绳墨呈材愧樗散。须思汲古得修绠,却步归愚识夷坦。惟君早岁叹淹回,白雪调高和宜罕。谏垣密疏藁常焚,琐闼旧风笔不款。云间遽与鸳鹭分,邑里新歌襦裤暖。与我晤语若合契,锄去陵谷无隙窾。因君相见慰蹉跎,再激平生嗟已缓。
https://shici.929r.com/shici/TBqlISr3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