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味无穷得属厌,待瓜六载不辞淹。
乃心雅欲亲诸老,初筮惟知守一廉。
毋纵弯弓猎鸡犬,谨防暴客起鱼盐。
同乡同姓钟情处,酌别中秋吸玉蟾。
书味无穷得属厌,待瓜六载不辞淹。
乃心雅欲亲诸老,初筮惟知守一廉。
毋纵弯弓猎鸡犬,谨防暴客起鱼盐。
同乡同姓钟情处,酌别中秋吸玉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对待学问的态度和个人生活的情趣。"书味无穷得属厌,待瓜六载不辞淹"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籍的无限喜爱,即使等待知识如同等待瓜果成熟般长久,也不感到厌倦。这种对学问的执着和耐心,是古代士子修身养性的重要态度。
接着,"乃心雅欲亲诸老,初筮惟知守一廉"则透露了诗人对待朋友和长者的尊重之情,以及对自己的要求谨慎,只求做到清廉。这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古代士人交友接物的一大原则。
在生活上,诗人并非严肃无趣。"毋纵弯弓猎鸡犬,谨防暴客起鱼盐"展示了他即使在田野狩猎的乐趣中,也保持着谨慎和克制,不会任意放纵,更不会因小利而忘记警惕。这反映出诗人生活中的节制与平衡。
最后,"同乡同姓钟情处,酌别中秋吸玉蟾"则是对亲情和乡土之情的表达。在中秋佳节,与同乡同族共聚一堂,举杯畅饮,感受着家国的温馨。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喜悦,也是整个社会对于家庭、乡愍价值观的肯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学问、交往、生活和情感上的多面性,以及他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碧草孤村,青萝三径,轻阴早散楼台。
金谷繁华,而今半委蒿莱。名花侍御曾栽。
叹芳菲零落,雏莺空转,当年燕子,依旧飞来。
躬耕别业,送酒旗亭,变迁转眼,屏幄重开。
冶游挟弹,金鞭宝马频催。
客醉东园,风回翠袖,香入春醅。几徘徊。
人去松影乱,鸦满城隈。
青山荐行色,碧浪涌蘋洲。
红旗棹影,送君骑鹤上扬州。
相饯一杯清水,比似一轮明月,三载照高秋。
回首棠阴路,父老泪双流。黯苕南,云杳杳,水悠悠。
柳丝残脆,相看无计挽仙舟。
一道星河届斗,万里长风破浪,身抵凤池头。
从此鸾台峻,鹓鹭阻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