溅溅溪流散,苒苒石发开。
一朝辞浣沙,去上姑苏台。
歌舞学未稳,越兵俄已来。
门上子胥目,吴人岂不哀。
层宫有麋鹿,朱颜为土灰。
水边同时伴,贫贱犹摘梅。
食梅莫厌酸,祸福不我猜。
溅溅溪流散,苒苒石发开。
一朝辞浣沙,去上姑苏台。
歌舞学未稳,越兵俄已来。
门上子胥目,吴人岂不哀。
层宫有麋鹿,朱颜为土灰。
水边同时伴,贫贱犹摘梅。
食梅莫厌酸,祸福不我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西施》,通过对西施从浣纱女到被选入宫,再到越国攻吴的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命运的无常和世事的讽刺。首联“溅溅溪流散,苒苒石发开”以流水和石头的动态,象征着西施生活的平凡与自然。接着,“一朝辞浣沙,去上姑苏台”描述了她被选中进入宫廷的瞬间。
然而,命运多舛,“歌舞学未稳,越兵俄已来”,暗示了她的悲剧性结局。西施的美貌引来杀身之祸,“门上子胥目,吴人岂不哀”,暗指伍子胥的复仇,吴国因此灭亡,而她本人也化为尘土。“层宫有麋鹿,朱颜为土灰”形象地表达了她的悲惨命运。
最后两句“水边同时伴,贫贱犹摘梅。食梅莫厌酸,祸福不我猜”则以西施在贫贱中的坚韧和对未知命运的感慨作结,提醒人们世事难料,人生酸甜苦辣皆有,应珍惜眼前。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对历史人物的描绘生动传神,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