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其六》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其六》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晋地无戎卧贼曹,民兵赐笏解弓刀。

六年讲武儒冠在,不踏金门著战袍。

(0)
翻译
在晋地没有战争,我担任贼曹一职,百姓参与民兵,放下武器
六年的时间里,我身着儒生冠,从未踏入金门,未曾穿上战袍
注释
晋地:指某个地方或区域。
戎:战争。
贼曹:古代官职名,负责治安或军事事务。
民兵:民间自卫组织成员。
赐笏:古代官员受赐的象牙手板,象征权力。
解弓刀:放下武器。
六年:时间跨度,可能指作者任职的时间。
讲武:演习武艺,训练士兵。
儒冠:儒生的帽子,表示身份为文人。
金门:皇宫或朝廷的代称,表示进入仕途。
战袍:作战时穿的军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叔父给事挽词十首》中的第六首,表达了对叔父在和平时期担任官职,却未能亲身经历战事的感慨。首句“晋地无戎卧贼曹”描绘了叔父在晋地(今山西一带)的安宁环境中,担任低级官职,看似闲适但实则有责任守护一方安宁;“民兵赐笏解弓刀”进一步说明叔父虽未佩带武器,但作为地方官员,他的职责和军事训练不可忽视,手持象牙板(笏)处理政务,象征着治理百姓。

“六年讲武儒冠在”中,“六年”暗示叔父任职时间之长,而“讲武”则暗指他虽为文人,但并未忘记军事教育的重要性,保持着儒者兼备文武的素养。“儒冠”代表了他的文化身份,与“战袍”形成对比,凸显出他在和平时期的文官角色。

最后一句“不踏金门著战袍”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叔父未能身披战袍上阵杀敌的惋惜,同时也赞扬了他在和平年代为国家稳定付出的努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叔父的敬仰,也流露出对时局变迁的感慨。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题扬雄甘泉赋事

甘泉献赋风枫宸,更著剧秦与美新。

设果出肠明日死,投身天禄又何人?

(0)

告别戏题十四绝句

江南才子杜秋诗,垂老心情故国思。

金缕歌残休怅恨,铜人泪下己多时。

(0)

道情十首·其五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

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

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0)

念奴娇.游京口竹林寺

长江之上,看枝峰蔓壑,尽饶霸气。

狮子寄奴生长处,一片雄山莽水。

怪石崩云,乱岗淋雨,下有鼋鼍睡。

层层都挟,飞而食肉之势。

只有铁瓮城南,群山羸秀,画出吴天翠。

绝似小乔初嫁与,顾曲周郎佳婿。

竹院盘陀,松寮峭茜,最爱林皋寺。

徘徊难去,夕阳烟磬沈未。

(0)

菩萨蛮.江行二首·其二

江流只向台城打,阅江楼上人非也。

对此正茫茫,烟波空断肠。

布帆摇铁鹿,碾破长江绿。

回首望台城,依稀横吹声。

(0)

情诗其三十

美颜无双处处夸,玉帐香肌娇无那。

夜夜伴得鸳鸯宿,不羡旖旎上林花。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