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怀念亲友的情感。开篇“天末海门横北固”,设定了一个边塞之地的宏大背景。“烟中沙岸似西兴”则是通过模糊的视线捕捉到一片宁静而又有些许迷离的景象。
接着,“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祗见灯”,诗人虽然没有看到船只,但依旧能听到笛声,这可能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渴望或者是现实中的某种提示。远处的楼台之上,只能隐约看到灯光,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这里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清冷的月色与粗犷的松声、平静的江面与激烈的风雪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壮阔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之复杂。
最后,“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诗人表达了想要逃离现实、追求自由的心情,但实际上却无法实现这种愿望。这里的“扶桑”是古代对日边之地的称呼,象征着远方和理想,而“一到扶桑恨未能”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深邃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