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力为耕凿,全身在笠蓑。
千秋一不少,四海百非多。
推食劳鸡黍,寻盟共芰荷。
欲知鸠杖处,惟问白云窝。
竭力为耕凿,全身在笠蓑。
千秋一不少,四海百非多。
推食劳鸡黍,寻盟共芰荷。
欲知鸠杖处,惟问白云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农夫全身心投入耕作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诗中“竭力为耕凿,全身在笠蓑”两句,生动展现了农夫辛勤劳作的形象,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不畏风雨,一心扑在田间地头。接着,“千秋一不少,四海百非多”则表达了农夫对时间的淡然态度和对世事的超脱,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他对耕作的热情始终如一,而面对外界的纷扰,他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推食劳鸡黍,寻盟共芰荷”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夫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他不仅以食物供养鸡鸭,还与荷花结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最后,“欲知鸠杖处,惟问白云窝”则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对农夫生活状态的赞美和向往,暗示了在远离尘嚣的白云深处,隐藏着真正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夫朴实无华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传达出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样子骷髅,偏能贩骨,业缘去去来来。
骋驰伶俐,不肯暂心灰。
转换无休无歇,腾今古、更易形骸。
空贪寿,饶经万劫,终久打轮回。
遇师亲指教,创修一点,免落千崖。
屏七情六欲,保护三台。
玉虎金龙并凑,青莲内、捧出婴孩。
无生灭,大罗天上,仙位得安排。
超然悟道,怡然舍俗。宁肯泥拖水漉。
决烈回头趖了,恩山爱狱。
堪为风邻月伴,与云朋霞友相逐。
无系栏,在人间,先占半仙之福。
那更真修真炼,得逍遥自在,澄心遣欲。
渐觉溪田芝草,异香馥郁。
虎龙绕蟠何处,在丹炉、变成金玉。
神光灿,赴前程,蓬莱宝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