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其三》
《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生涯到处似樯乌,科第无心摘颔须。

黄帽刺船忘岁月,白衣担酒慰鳏孤。

狙公欺病来分栗,水伯知馋为出鲈。

莫向洞庭歌楚曲,烟波渺渺正愁予。

(0)
注释
生涯:一生。
似:像。
樯乌:比喻生活动荡不定。
科第:科举考试。
摘颔须:摘下颔须,表示放弃。
黄帽:黄色斗笠。
刺船:划船。
忘岁月:忘记时间。
白衣:白衣人,指诗人自己。
鳏孤:孤独的人。
狙公:猴子的主人。
欺病:趁病。
分栗:分给栗子。
馋:嘴馋。
洞庭:洞庭湖。
楚曲:楚地的歌曲,可能含有哀愁之意。
渺渺:广阔无垠。
愁予:使我感到愁苦。
翻译
一生漂泊如断线的风筝,对科举考试已无心追求。
戴着黄色斗笠划船度过日夜,白衣买酒去抚慰孤独的人们。
狡猾的猴子因我生病而分给我栗子,水神知道我嘴馋所以送来鲈鱼。
不要在洞庭湖边吟唱悲凉的楚地歌曲,那浩渺的烟波只会让我更加忧愁。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或士人在自然中自在逍遥的情景。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生动。

"生涯到处似樯乌,科第无心摘颔须。" 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界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状态,没有世俗的牵绊和忧虑。

"黄帽刺船忘岁月,白衣担酒慰鳏孤。" 黄帽与白衣是隐士或游子的常见装扮,刺船则显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担酒慰问鳏独之人,更显露出诗人的人文关怀。

"狙公欺病来分栗,水伯知馋为出鲈。"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同时也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智慧。

"莫向洞庭歌楚曲,烟波渺渺正愁予。" 最后两句则转而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但这忧愁并非来自外界,而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流露。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安分

菽粟贵充腹,焉用罗珍羞。

布帛既适体,何须衣轻裘。

缊袍与箪食,哲人竟亡忧。

况复过饱暖,安居日优游。

内省自不疾,此外复何求。

(0)

写怀

野情耽逸趣,僻地结幽居。

其中何所有,左右秪图书。

饱食竟无事,陈编聊卷舒。

众鸟相和鸣,园林宿雨馀。

好风东南来,飘飘吹我裾。

愿言竟兹乐,舍此复何如。

(0)

感寓·其三十一

吾闻有熊氏,古风始更张。

裹缠兼布革,上下易衣裳。

三代自有制,后来渐荒唐。

诡异骇群目,轻薄移四方。

锦章夺天巧,罗衣斗时装。

广袖全疋帛,长裙欲飞扬。

服妖古所忌,不衷真不祥。

城中苟知禁,天下当循常。

(0)

羽林郎

戮力收城后,承恩下紫宸。

电飞骝马疾,日绚锦袍新。

邃閤宵藏妓,长途昼杀人。

赦书终见宥,依旧佩麒麟。

(0)

咏洞前流水

洞前流水洞前流,洞里书生静里修。

信是本原无一息,莫将道体更他求。

有形可睹无形妙,今日应同昔日游。

识得显微元不问,此心此理日相酬。

(0)

同乡李大器先生试教官不第受散官以归此虽旧例然待常调者多恋恋不忍舍先生此举亦为奇特云

玉河寒溜隔桥鸣,共立桥边恰五更。

逸鸟岂能粘以网,化虫犹自挶于茎。

道乡居士何年定,少室山人此日成。

老马似知离别意,徘徊柳下到天明。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