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子瞻留别三首·其二》
《次韵子瞻留别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野人性似修行僧,长愿幽居近林麓。

南迁无计脱簪组,西归谁为栽松竹。

头上白云即飞盖,耳畔清泉当鸣玉。

洛川犹是冠盖林,更愿高飞逐黄鹄。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辙所作,名为《次韵子瞻留别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理想与追求,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首句“野人性似修行僧”,以“野性”与“修行僧”相比较,形象地表达了隐士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个性,如同修行僧侣般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接着,“长愿幽居近林麓”进一步强调了隐士对于自然环境的偏爱,希望能在幽静的山林间度过余生,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光。

“南迁无计脱簪组,西归谁为栽松竹”两句,表达了隐士在现实世界中的无奈与挣扎。无论是南迁还是西归,都无法摆脱官场束缚与世俗纷扰,内心渴望的自由生活似乎遥不可及。然而,即便如此,隐士依然怀揣着希望,期待着能够回归自然,亲手栽种松竹,营造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头上白云即飞盖,耳畔清泉当鸣玉”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白云比作轻盈的车盖,清泉比作悦耳的玉声,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充满诗意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隐士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也寄托了他对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向往。

最后,“洛川犹是冠盖林,更愿高飞逐黄鹄”两句,以洛川的繁华景象反衬出隐士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尽管洛川作为古代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充满了文化气息与社会地位的象征(冠盖林),但隐士更愿意追求一种更为纯粹、自由的生活方式——如同黄鹄般高飞远遁,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苏辙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由与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护国寺秋吟·其五

竹手擎云重,松肩荷月高。

烟收天地阔,醉目数秋毫。

(0)

伤春词寄紫元·其一

幽人抱膝掩柴门,八九渔家烟水村。

坐对青山两无语,春风春雨送黄昏。

(0)

山居

月落鸡吹角,夜长鹅报更。

山中无历日,日出即天明。

(0)

醉题红叶

拾笔闲题红叶时,醉容相向亦相宜。

塞垣风劲应吹尽,江国霜微想半衰。

嫌听满阶鸣夜雨,曾看临水映疏篱。

春光不许长如此,旋放寒梅嫩柳枝。

(0)

春日山中

山静莺啼春事深,意行到处若为情。

休言柳絮全轻薄,半是东风不老成。

(0)

送师道知长溪因归觐省

羁旅帝城久,逢人青眼稀。

闻君又当去,使我益思归。

佳色邻乡树,高堂望綵衣。

春流先自疾,心出片帆飞。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