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江上草堂宽,游宦归来鬓已皤。
酒饮贤人秋社散,星亡处士夜台寒。
诗成自挽应难和,琴在无弦不用弹。
自是承家有新录,埋名千古便须刊。
文江江上草堂宽,游宦归来鬓已皤。
酒饮贤人秋社散,星亡处士夜台寒。
诗成自挽应难和,琴在无弦不用弹。
自是承家有新录,埋名千古便须刊。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翰对草堂李先生的哀悼之作,通过“文江江上草堂宽”开篇,描绘出草堂的宽敞与宁静,营造出一种缅怀的氛围。接着,“游宦归来鬓已皤”一句,以李先生归来的形象,暗示其一生的奔波与沧桑,鬓发斑白象征岁月的流逝。
“酒饮贤人秋社散,星亡处士夜台寒”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李先生生前与去世后的场景进行对比,秋社散去,如同贤人的宴席结束,而夜台之寒,则是对其去世后孤独与凄凉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诗成自挽应难和,琴在无弦不用弹”则进一步表达了对李先生才华的追忆与怀念。即使他的诗作难以有人回应,但他的琴声已不再响起,这不仅是对李先生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离世的哀痛之情。
最后,“自是承家有新录,埋名千古便须刊”两句,既是对李先生家族传承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他的精神与作品永存的期待。通过“千古”一词,强调了对李先生记忆与影响的长久性,体现了对逝者永恒价值的认可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草堂李先生生平、才情及离世后影响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早是玉堂客,犹著侍臣冠。
便为霖去亦晚,何况此身闲。
胸次光风霁月,意味满庭芳草,体用两相关。
坐对粤山好,名更重于山。寿生申,霜肃晓,露宾寒。
从教重九过了,政有菊堪餐。
日绕东篱笑傲,香共秋容淡薄,晚节要人看。
久不见贾谊,天已问平安。
不能烦恼得,掉臂便归休。
前度风樯,这回潦辙几悠悠。
幸得有云一谷,更自有书万卷,著甚么来由。
月采混鱼目,霜口涴蝇头。相山中,侯醉境,将诗流。
情知薄命,天样勋业也须收。
辟逻世间万事,推放那边一壁,百尺卧高楼。
日月草头露,天地水中沤。
两日梅开,先占阳春小。
鸾凤偶雁行,飞舞画堂交绕。
称觞盛旦,二老同年少。
夫劝妇,弟酬兄,四喜人希有。
灵椿萱草,青翠俱长久。
棠棣戏斑斓,对立齐上长生酒。
有亲有序,慈孝兼恭友。
登科日,未老时,共享南山寿。
晓装将北征,春江正东注。
回澜涨蜀雪,远岸分楚树。
亭亭白狼峰,㵿㵿采石渡。
即迎初日旭,复送残月曙。
阴阳倏旋周,何物独如故。
扣船发清讴,飞凫为回顾。
孤生无百年,南北几来去。
乘流虽足快,绝险自当惧。
投鞭语何誇,击楫气何怒。
川岳混一家,乃不畏行路。
悠悠今古心,及此得□晤。
斗酒且自陶,兹游谅难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