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文场十载劳,归来三径满蓬蒿。
麟穷西狩人谁念,龙卧南阳节自高。
贫里田园居四壁,吟中风月笔千毫。
早知今日诗书误,悔不当初学六韬。
奔走文场十载劳,归来三径满蓬蒿。
麟穷西狩人谁念,龙卧南阳节自高。
贫里田园居四壁,吟中风月笔千毫。
早知今日诗书误,悔不当初学六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弇所作的《赠柳秀才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奔走文场的艰辛与归隐田园的闲适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文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句“奔走文场十载劳”,描绘了诗人十年间在文坛上的辛勤劳碌,暗示了文人的不易与追求。接着,“归来三径满蓬蒿”一句,通过描写归隐后庭院荒芜的景象,反衬出诗人对文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麟穷西狩人谁念,龙卧南阳节自高”两句,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困于困境的麒麟和隐居的龙,表达了虽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无奈与自持。这里“麟穷”、“龙卧”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官场或文坛上遭遇的困境,而“节自高”则体现了诗人保持高洁节操的决心。
“贫里田园居四壁,吟中风月笔千毫”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世界丰富,通过吟诗作画,享受自然之美。这里“四壁”与“千毫”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最后,“早知今日诗书误,悔不当初学六韬”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选择的反思与遗憾。他意识到,如果早知道文人之路充满艰辛,或许会选择学习兵法等实用之术,以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在困境中保持高洁节操的精神境界。
映相皞下第,俗嫌良可嗤。
郊祁乃齐名,谁今笑天私。
寓言木假山,自诧三峰奇。
儿子出头地,簿冗父不辞。
中允何可嫌,天固珍一枝。
提刑异簿领,况复荆人师。
寝膳卑暑地,宁不蚤夜思。
主鬯式新荷,乞身诿何欺。
冥心寄遐托,立判埙与篪。
插羽当秋空,亸若长云垂。
朝发召公城,暮刷湘江湄。
老怀北斗边,猛起三命龟。
阅兆楚燉熄,上堂宁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