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战乱后和平安宁生活的珍惜与向往。
"天畔登楼眼"一句,设定了全诗的意境,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心中充满对美好春光的期待。紧接着"随春入故园",表现了诗人随着春风回到熟悉的地方,这里的“故园”不仅是自然之景,更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记忆。
接下来的"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透露出战争刚结束,平静才初步恢复的背景。这里的“移柳”,可能指的是战后重建或是为了美化环境而迁移植物的情景,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则转向了对往昔交游的回忆,"厌蜀"可能是指诗人曾在蜀地(今四川一带)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而"思吴"则是对江南地区(古代称为吴地)的美好记忆。这里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最后两句"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描绘了一种准备出发的场景。“理舟楫”意味着整顿船只准备启航,“长啸下荆门”则是诗人在离开之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记忆的珍视。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
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雁过孤峰,猿归老嶂,风急波翻雪。
乾坤未歇,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飘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
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
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
夜深愁听,清笳吹寒月。
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汗漫游。
今古兴亡真过影,乾坤俯仰一虚舟。
人间忧患何曾少,天上风流更有不。
我亦洞箫吹一曲,不知身世是蜉蝣。
水水坎离紫阳怪,滑波皮骨长坡骇。
解州得解解中胶,费家封铺同一解。
唫字从金诗反穷,贝何为分田何同。
黄绢幼妇我自乐,竹犬多事鸦鹤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