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日散如丝,吟看半掩扉。
秋声在梧叶,润气逼书帏。
曲涧泉承去,危檐燕带归。
寒蛩悲旅壁,乱藓滑渔矶。
爽欲除幽簟,凉须换熟衣。
疏篷谁梦断,荒径独游稀。
偏称江湖景,不妨鸥鹭飞。
最怜为瑞处,南亩稻苗肥。
竟日散如丝,吟看半掩扉。
秋声在梧叶,润气逼书帏。
曲涧泉承去,危檐燕带归。
寒蛩悲旅壁,乱藓滑渔矶。
爽欲除幽簟,凉须换熟衣。
疏篷谁梦断,荒径独游稀。
偏称江湖景,不妨鸥鹭飞。
最怜为瑞处,南亩稻苗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季雨后的静谧景象。开篇“竟日散如丝,吟看半掩扉”两句,通过对细雨的描述和窗扉半掩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幽雅宁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个秋天的午后,独自一人轻声吟诵着什么,窗户半开,既可以望向外面,又能保持室内的温馨。
接着“秋声在梧叶,润气逼书帏”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秋雨带来的声音和湿润的空气。梧桐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而室内则是书案前的帏幕被潮湿的空气所笼罩,这些细节都为诗增添了一份清新脱俗之感。
“曲涧泉承去,危檐燕带归”两句,则转向了外部景象。小溪中的泉水随着山谷的曲折流淌而去,而在危险的屋檐下,燕子带着泥土回到了它们的家,这里体现了自然界生命力顽强的一面。
“寒蛩悲旅壁,乱藓滑渔矶”两句,通过对昆虫和植物生长状况的描写,传达出一股萧瑟之感。寒冷的蛐蛐在墙上发出悲鸣,而地面的杂草则因潮湿而变得滑泞不堪。
诗人接着“爽欲除幽簟,凉须换熟衣”两句,表达了对秋天气候变化的一种感受。随着温度的下降,需要更换适合季节的衣服,以应对这个多变的季节。
最后,“疏篷谁梦断,荒径独游稀。偏称江湖景,不妨鸥鹭飞”四句,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和淡泊的心境。无论是疏落的篱笆还是破碎的梦境,都不再重要;在这荒凉的小径上,独自漫游也是一种享受。而对于江湖景色,无需过多的评价,只要任凭鸥鹭自由飞翔,也就足够了。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雨后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感,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和季节变迁的深刻体悟。
智不能知,识不能识。一气轻清,双瞳冷碧。
莲开梦觉,十方虚殒于一时。
鲲蜕鹏抟,九万里成乎一息。物我普融,自他平出。
珠受色而不痕,剑挥空而何迹。
须更指响,弥勒阁开也许是重深。
尘刹分身,普贤毛孔也初非迫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