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伏蒙侍郎见示蓬阁多馀暇诗十首调高情逸无以咏歌篇篇实为绝伦一一尤难次韵强率鄙思别奉五章却以秘阁清虚地为首句所谓效西子之颦也惟工拙之不同岂天壤之相接莞尔而笑其敢逃乎·其二》
《伏蒙侍郎见示蓬阁多馀暇诗十首调高情逸无以咏歌篇篇实为绝伦一一尤难次韵强率鄙思别奉五章却以秘阁清虚地为首句所谓效西子之颦也惟工拙之不同岂天壤之相接莞尔而笑其敢逃乎·其二》全文
唐 / 李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秘阁清虚地,仙材称此居。

心轻万钟录,性乐百王书。

枕上漏声近,窗前竹影疏。

迟来稀见面,高兴复何如。

(0)
注释
秘阁:隐藏的书房。
清虚:清静空旷。
仙材:指有超凡才质的人。
称:适合。
居:居住。
心轻:内心看淡。
万钟录:极高的官位和丰厚的俸禄。
性乐:本性喜好。
百王书:历代君王的典籍。
枕上:枕边。
漏声:古代计时器漏壶的声音。
近:清晰。
窗前:窗户外面。
稀见面:相见机会少。
高兴:喜悦的心情。
复何如:又怎么样呢。
翻译
隐秘的书阁清静空旷,这里适宜仙人居住。
对于万种荣华视若浮云,内心更喜爱阅读各种典籍。
夜晚,枕边漏壶滴水声清晰可闻,窗外稀疏的竹影映入眼帘。
由于来得晚,相见的机会不多,此刻的喜悦心情又如何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秘阁清虚地,仙材称此居"表达了对一处幽静、清雅之地的向往,这里是心灵的栖息之所,被誉为仙人居住的地方。"心轻万钟录,性乐百王书"则展示了诗人心境的淡定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他的心如同万钧重的记录,内心却轻松自在;他的个性喜好也如同对待百王之书一样的享受。

"枕上漏声近,窗前竹影疏"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夜晚,时光通过水-clock(一种古代计时工具)的滴答声缓缓流逝;而在窗前,稀疏的竹影投射其间,营造出一片清幽。

"迟来稀见面,高兴复何如"则透露出诗人对久违相见朋友的期待和喜悦之情。这里的“迟来”表达了朋友来访不频繁,而“高兴复何如”则是询问即使在高兴之时,又如何去形容这份喜悦。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写,更是对心灵空间的一种探索和肯定。

作者介绍

李昉
朝代:唐   字:明远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生辰:925年-996年2月22日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猜你喜欢

海藏楼杂诗·其九

密云久不雨,日色淡似幽。

坐闻风蝉声,飒然已成秋。

蕉葛惬初凉,纨扇可小休。

委心得无为,直与造物游。

形骸犹可用,所乐在此不?

捐书苦未能,多事真吾忧。

(0)

答姚叟

看君飘白发,意气百重哀。

我辈行为士,当年岂再来。

一言销尔恨,成败莫论才。

歌管喑呜地,沉思更覆杯。

(0)

沈友卿周顺卿刘厚生招游惠山

惠山以泉鸣天下,早岁独游谁见迓。

解衣小坐漪澜堂,惟爱清泠盈石罅。

识君恨晚二十年,好事重来览台榭。

楼廊墙宇互遮蔽,名胜翻憎困构架。

贵游子弟岂知山,徒侈祠堂竞陵跨。

稍登高处始出世,郁郁郊原尽桑柘。

锡山一峰伏复起,断塔著天如仰射。

河流城市相掩映,遥指帆樯认湾汊。

茧稻岁易六百万,富甲数郡真可霸。

既富教之古有云,成俗方看待文化。

桥头从倚恋山色,窥客时时过娇姹。

诸君娱我期尽欢,画舫清歌入深夜。

此游乐甚当再来,谋为东坡筑精舍。

(0)

残春二首·其一

孤抱曾何惜,残春绝可哀。

不成依斗室,复作揽高台。

心与惊鸿逝,书凭梦蝶回。

司勋休刻意,意尽恐难裁。

(0)

赠严复

《楞严》虽妙绝,笔授赖房融。

译者论能事,儒林属钜公。

东坡端可信,几道始称雄。

西士应传写,倾心更向东。

(0)

上海旅社二首·其一

海畺信无事,沪渎复多娱。

人意消歌舞,江波动画图。

名浮真得损,计左遂成迂。

谁见楼中客,灯前坐欲枯。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