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岗径回复,踰洞复深广。
吐欱通元气,峥嵘擘仙掌。
嵌空石乳垂,注壑寒流瀁。
同游有二仲,俱抱烟霄想。
崖欹袅自攀,葛弱扪可上。
泠然发长啸,罡风来飒爽。
青莎匝径繁,红蓼沿溪长。
访道憩松阴,礼磬来方丈。
禅关如可托,于此契幽赏。
连岗径回复,踰洞复深广。
吐欱通元气,峥嵘擘仙掌。
嵌空石乳垂,注壑寒流瀁。
同游有二仲,俱抱烟霄想。
崖欹袅自攀,葛弱扪可上。
泠然发长啸,罡风来飒爽。
青莎匝径繁,红蓼沿溪长。
访道憩松阴,礼磬来方丈。
禅关如可托,于此契幽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游览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现了山林的壮丽景色和清幽氛围。
首句“连岗径回复,踰洞复深广”描绘了山势连绵起伏,路径曲折蜿蜒,穿过幽深的山洞,景象愈发壮观。接着“吐欱通元气,峥嵘擘仙掌”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气。
“嵌空石乳垂,注壑寒流瀁”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山间石乳悬挂、寒流潺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凉静谧的意境。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心境相通,“同游有二仲,俱抱烟霄想”,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崖欹袅自攀,葛弱扪可上”描述了攀登山崖的过程,虽有险阻,但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仍能克服困难,登上高处。“泠然发长啸,罡风来飒爽”则通过诗人的一声长啸,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由洒脱。
最后,“青莎匝径繁,红蓼沿溪长”描绘了山间草木茂盛的景象,绿草如茵,红蓼点缀其间,充满生机。“访道憩松阴,礼磬来方丈”则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追求,以及在松树下休息时,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暗示着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少年絜而腴,茸茸颔有须。
冒热跨马去,去去天王都。
借问去何谓,就医将疾驱。
客曰实诳我,健壮其非夫。
敢告固不绐,但怪所见愚。
瘠者未必病,病者未必癯。
天马不著肉,日走万里途。
山熊岂无膏,养体唯恐痡。
滞结在于内,安得形肌肤。
厥貌虽美好,厥疢勿须臾。
疗之欲其渐,炽之非爱躯。
此行不饮别,安得持酒壶。
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
已遭俗弃掷,妄意堪愤惋。
他时有识别,终必为宝玩。
怀之归河朔,慎勿辄镕锻。
改作毛遂锥,颖脱奚足算。
西风半空鸣且号,吴天点破吴鸿高。
东溪车马走送客,白露衰兰轻若毛。
客当西归乃东去为何,欲及八月十五夜观洪涛。
洗荡生前邑邑不平气,付与沧海之水随滔滔。
却来广陵愿相见,拍手大笑倾新醪。
一饮一石无一钱,莫管寒近脱弊袍。
脱袍准酒不惜醉,天意未必冻我曹。
张铙叠吹洞庭外,缘虎带刀蛮帅迎。
且谕汉家绥抚厚,莫言湘守事权轻。
木奴洲近霜包熟,斑竹林昏野鸟鸣。
贾谊宅边寒井在,暂留千骑漱馀清。
洛阳旧交有七人,五人已为泉下尘。
各家生儿为门户,唯子弟兄先立身。
我与信都侯独在,喜见及禄知天仁。
昨日闻补武功吏,气调欲与南山亲。
少年勉力向职事,莫学老贪文字新。
未赴虢太守,暂归吴兴家。
吴兴近洞庭,橘林正吹花。
君当橘柚时,摘包带霜华。
清甘不楚齿,若酒倾残霞。
溪山小女儿,姹姹两发丫。
袅袅上氍毹,嘈嘈弄琵琶。
是时与之醉,何似走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