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雪月溪山歌送天然道首座归蜀》
《雪月溪山歌送天然道首座归蜀》全文
明 / 觉澄   形式: 古风

蜀路连云知几许,策勤斯道耐寒暑。

拨开云雾睹青天,仍与孤云为伴侣。

布慈云,施法雨,竿木随身能作主。

德云不在妙高峰,此去逢人休错举。

天风清,江月明,月巢野鹤梦初醒。

门庭施设谈玄者,犹较石霜半月程。

常独步,常独行,三更月下迎空生。

回首广寒何处是,桂轮皎皎临沧瀛。

曹溪水,通一滴,容纳百川流不息。

黄金灵骨今犹在,白浪滔天无处觅。

觌面提,当机疾,华亭船子抛篙直。

截断众流达本源,瞿唐三峡连天碧。

肩鈯斧,上青山,峭壁颠崖不可攀。

欲识洞山分五位,须知兜率设三关。

人亦闲,境亦闲,萧条茅屋两三间。

五湖云月谁消得,万里溪山独往还。

(0)
鉴赏

这首《雪月溪山歌送天然道首座归蜀》由明代诗人觉澄所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蜀地的自然风光和道家修行的意境。

首句“蜀路连云知几许”,描绘出蜀道之险峻,仿佛与云海相连,不知其尽头。接着“策勤斯道耐寒暑”则表达了对道家修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无论酷暑严寒,都坚持不懈。

“拨开云雾睹青天,仍与孤云为伴侣”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在艰难中寻求光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接下来的“布慈云,施法雨,竿木随身能作主”则进一步强调了道家修行中的慈悲与智慧,以及随缘自在的生活态度。

“德云不在妙高峰,此去逢人休错举”则暗示了修行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的高处,而在于内心的觉悟与实践。随后的“天风清,江月明,月巢野鹤梦初醒”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清明与自由。

“门庭施设谈玄者,犹较石霜半月程”通过对比,突出了修行者深入探讨玄奥之道的决心与毅力。接下来的“常独步,常独行,三更月下迎空生”则展现了修行者独立自主、不畏孤独的精神风貌。

“回首广寒何处是,桂轮皎皎临沧瀛”将思绪引向了更加深远的宇宙空间,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向往。最后,“曹溪水,通一滴,容纳百川流不息”以曹溪水的比喻,象征着道家修行的包容与广阔,以及对万物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蜀地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道家修行精神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道家哲学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觉澄
朝代:明

(?—1473)明山西蔚州人。号古溪,人称香岩和尚。本姓张。幼为牧童,十四岁从云中天晖和尚出家,读藏经五年。景泰三年,住南阳香岩寺,不一年离寺,出访名山高僧。天顺五年起住金陵高座寺。成化初圆寂。工诗,有《药师科仪》、《雨华集》。
猜你喜欢

托长兴吴宰僦居

一区无地可经营,宦牒东西寄此行。

问舍它时聊尔耳,浮家今日太劳生。

肯将口腹累安邑,正欲弦歌闻武城。

为我三间卜茅屋,夜深来听读书声。

(0)

过嘉禾野塘

木末孤烟起夕炊,茅檐直下钓鱼矶。

苍茫远水连天碧,一叶短篷何处归。

(0)

呈唐子明同年

饥来驱我出蓬蒿,鬓影鬖鬖舞二毛。

黄甲浮名誇俗子,白丁结习数吾曹。

老盆贮酒心犹健,懒架抛书趣亦高。

万事含糊自堪乐,不须持板念徒劳。

(0)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其二

平生自愧无奇策,魔去径须呼逐客。

兀身聊欲避风尘,作意何能分履屐。

惊鱼畏网伏深潭,穷猿失木号重岩。

杀气涨天消息断,但想沧海浮东南。

囊无一钱诮钱癖,鲑菜醒人今齿历。

忍言走马过章台,空骇祝鸡馀土室。

伧父嗔侬语带村,锦心绣口拜天孙。

端为远谋箴肉食,谁能饶舌攻牢石。

(0)

和郑有功游西湖二首·其二

晚觉身名误,悠悠定孰亲。

却回苕水棹,来看武林春。

避地将安往,寻山莫厌频。

百钱挑竹杖,云外踏嶙峋。

(0)

泊盈川步头舟中酌酒五首·其四

苍苍烟画千岩秀,泛泛花流一水长。

会向武陵寻避世,此身已是捕鱼郎。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