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狂先生,隐翳世上尘。
材多不可数,射覆亦绝伦。
谈辞最诙怪,发口如有神。
以此得亲幸,赐予颇不贫。
金玉本光莹,泥沙岂能堙。
时时一悟主,惊动汉庭臣。
不肯下儿童,敢言诋平津。
何知夷与惠,空复忤时人。
平原狂先生,隐翳世上尘。
材多不可数,射覆亦绝伦。
谈辞最诙怪,发口如有神。
以此得亲幸,赐予颇不贫。
金玉本光莹,泥沙岂能堙。
时时一悟主,惊动汉庭臣。
不肯下儿童,敢言诋平津。
何知夷与惠,空复忤时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言谈奇特的平原狂先生。开篇即以"隐翳世上尘"四字,形象地表达了先生超凡脱俗,不为世俗所羁绊的特点。接着,"材多不可数"和"射覆亦绝伦"生动展示了其才能之高、智慧之独,仿佛无所不能,超出常人。
"谈辞最诙怪"一句,则突显先生言谈之间的奇异与深奥,让人听后难以忘怀。"发口如有神"更是对其才华的一种颂扬,似乎每一句话都蕴含着神秘的力量。
中间两句"以此得亲幸,赐予颇不贫"表明先生凭借其非凡的才能获得了君王的宠信和物质上的富足。"金玉本光莹,泥沙岂能堙"则是对比之美言,指出真金美玉自有光泽,尘土杂质怎能与之相比。
接下来的两句"时时一悟主,惊动汉庭臣"描绘了先生不仅智慧超群,而且其洞察先机的能力令人震惊,甚至连汉朝的大臣们都为之所动。"不肯下儿童"则显示出先生自视甚高,不愿屈尊与一般庸碌之辈为伍。
最后两句"敢言诋平津。何知夷与惠,空复忤时人"表现了先生直言无讳,对于不公正的事情绝不退让,即便是面对"平津"这样的大权势力也不畏惧。而"何知夷与惠"则是反问之辞,似乎在质疑那些不知礼义的人为何总是与时人相左。
整首诗通过对平原狂先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王安石本人的个性和处世态度。他以一种超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真才、真学的尊崇,以及对那些不合时宜之言行的批评。
儿女篮舆,田舍老盆,随意林壑。
三重屋上黄茅,赖是秋风留著。
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鬓毛争信星星却。
岁暮日斜时,尽栖迟零落。如昨。
青云飞盖追随,倾动故都城郭。
叠鼓凝笳,几处银屏珠箔。
梦中身世,只知鸡犬新丰,西园胜赏惊还觉。
霜叶晚萧萧,满疏林寒雀。
微红晕双脸,浑黛写新愁。
好似霓裳仙侣,曾向月中游。
忆得影娥池上,金粟盈盈满树,风露九天秋。
折取一枝去,簪向玉人头。夜如年,天似水,月如钩。
只恐芳时暗换,脉脉背人流。
莫唱竹西古调,唤醒三生杜牧,遗梦绕扬州。
醉跨青鸾去,双阙对琼楼。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