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思忠悃本相成,蜀道迢迢去帝京。
自是白云增恋慕,非关绿野乐幽清。
松楸得展酬亲志,魏阙长悬报国情。
好待泷冈封马鬣,速还黄阁赞升平。
孝思忠悃本相成,蜀道迢迢去帝京。
自是白云增恋慕,非关绿野乐幽清。
松楸得展酬亲志,魏阙长悬报国情。
好待泷冈封马鬣,速还黄阁赞升平。
这首诗是清朝皇帝胤禛对大学士张鹏翮的赠言,充满了对张鹏翮孝思忠悃的赞赏以及对其归葬故里的深切关怀。诗中以“孝思忠悃本相成”开篇,点明了张鹏翮在孝顺与忠诚之间的完美融合,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品质。
接着,“蜀道迢迢去帝京”,描绘了张鹏翮从遥远的蜀地前往京城的艰辛旅程,同时也暗含了对张鹏翮为国尽忠、不畏艰难的精神赞扬。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张鹏翮内心情感的理解,“自是白云增恋慕,非关绿野乐幽清”,通过自然界的白云和绿野象征张鹏翮对故乡的眷恋,而非单纯追求绿野的宁静生活,强调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家庭的深情。
“松楸得展酬亲志,魏阙长悬报国情”两句,表达了张鹏翮得以归葬故里,完成对父母的孝心,同时在心中永远挂念着国家,准备随时为国家效力。最后,“好待泷冈封马鬣,速还黄阁赞升平”,诗人希望张鹏翮能像古代的贤臣一样,在归葬后仍能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表达了对张鹏翮未来的期许和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张鹏翮的高尚品德和忠诚精神,也寄托了对他的深深关切和美好祝愿,展现了清朝皇室对于文官群体的尊重与期待。
十岁儿童,看骑竹、花阴满城。
与新第、桐乡孙子,高下齐生。
倚枕不寻柯下梦,举头自爱橘中名。
但有时、米价问如何,公助平。东西塾,听书声。
长短卷,和诗成。总神仙清福,前辈家庭。
试问凌烟图相国,何如洛寺写耆英。
甚天公、属意富民侯,银信青。
有客从余,不计余无酒。袖有蟠桃为君寿。
叹此桃再熟,也须年后。甚办得,转盼个偷桃手。
菊潭三十斛,月又月添,天赋先生日更久。
但黄杨长寸,闰年倒寸,似凭得到梧宫甚时候。
客又道奇特是阳生,后七日相看,醉春风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