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鸿来早。正碧瓦霜轻,玉麟寒少。
昨夜南枝,一点阳和先到。
黄昏半窗淡月,照青青、谢池春草。
此际虚斋心事,与此花俱好。算巡檐、索共梅花笑。
是千古风流,少陵曾道。争似油幢下,对一枝春小。
江城惯听画角,且休教、玉关人老。
好试和羹手段,向凤池春晓。
塞鸿来早。正碧瓦霜轻,玉麟寒少。
昨夜南枝,一点阳和先到。
黄昏半窗淡月,照青青、谢池春草。
此际虚斋心事,与此花俱好。算巡檐、索共梅花笑。
是千古风流,少陵曾道。争似油幢下,对一枝春小。
江城惯听画角,且休教、玉关人老。
好试和羹手段,向凤池春晓。
这首诗名为《孤鸾》,出自北宋诗人张矩之手。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画面,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赏梅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塞鸿来早”一句,以清晨边塞归来的鸿雁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边塞萧瑟的氛围。紧接着,“正碧瓦霜轻,玉麟寒少”两句,则通过对屋脊上薄冰和屋檐下挂着的稀疏梅花的描写,传达了初春清冷的气息。
“昨夜南枝,一点阳和先到。”这里,诗人细致地观察到了梅花在春风的抚慰下逐渐开放的情景,表明春天的生机已经悄然苏醒。
“黄昏半窗淡月,照青青、谢池春草。”夜幕低垂,窗前挂着淡淡的月光,映照着池塘边依旧翠绿但已开始衰败的春草。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细微变化的观察,更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顺应自然的情怀。
“此际虚斋心事,与此花俱好。”诗人在这静谧的时刻,内心充满了与梅花共鸣的喜悦之情。"算巡檐、索共梅花笑。是千古风流,少陵曾道。"这里,诗人的心境与历史上的诗仙杜甫相通,他们都对梅花有着独特的情感。
“争似油幢下,对一枝春小。”诗人将自己孤独赏花的境遇,与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赏花诗句相比较,表达了自己的独到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独自享有的喜悦。
“江城惯听画角,且休教、玉关人老。”这两句则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回忆和反思。诗人提到自己曾在江城中习惯了听着画舫上的乐声,而现在却是在告诫自己不要再去追寻那些年轻时的激情与梦想,因为岁月已经使人老去。
“好试和羹手段,向凤池春晓。”最后两句,是诗人表达了想要再次尝试用古代名家羹门(即唐代诗人羹纬)的风格来描绘春天的决心。"向凤池春晓"则是指向着那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日清晨。
总体而言,这首《孤鸾》通过对梅花和初春景物的精致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赏花、与自然对话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思考。
仙境不可到,谁知仙有无。
或乘九斑虬,或驾五云车。
朝倚扶桑枝,暮游昆崙墟。
往来几万里,谁复遇诸涂。
富贵不还乡,安事富贵欤。
神仙人不见,魑魅与为徒。
人生不免死,魂魄入幽都。
仙者得长生,又云超太虚。
等为不在世,与鬼亦何殊。
得仙犹若此,何况不得乎。
寄谢山中人,辛勤一何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