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铅欲滴。照小池静影,亭亭枝立。
耐暑玉肌,出水清凉总如拭。
摇曳风裳淡冶,宜对我、山人衣白。
看尽日、有恨无言,幽思入吟笔。岑寂。众香国。
便证与静因,供佛初折。闹红尽涤。
端合芬陀署禅室。
一向茶烟榻畔,浑未觉、西风消息。
甚处素心伴杳,涉江暗忆。
露铅欲滴。照小池静影,亭亭枝立。
耐暑玉肌,出水清凉总如拭。
摇曳风裳淡冶,宜对我、山人衣白。
看尽日、有恨无言,幽思入吟笔。岑寂。众香国。
便证与静因,供佛初折。闹红尽涤。
端合芬陀署禅室。
一向茶烟榻畔,浑未觉、西风消息。
甚处素心伴杳,涉江暗忆。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白莲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白莲在露珠的映衬下,亭亭玉立的姿态,仿佛是夏日里的一抹清凉。诗人以“耐暑玉肌”形容白莲的坚韧与高洁,其出水之态如同刚被擦拭过,纯净无瑕。风中摇曳的白莲,宛如轻盈的舞者,与诗人山人般的白衣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看尽日、有恨无言,幽思入吟笔”,表达了诗人对白莲的深深敬仰和赞美,即使面对日复一日的时光流转,白莲也保持着沉默而坚定的存在,其内在的情感与思绪,化作诗人的笔墨,流淌在纸上。接下来,“岑寂。众香国。便证与静因,供佛初折”,进一步渲染了白莲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庄严,它不仅象征着佛教中的清净与智慧,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闹红尽涤。端合芬陀署禅室”,通过对比红花与白莲,强调了白莲的纯洁与超然,它不与世俗的繁华争艳,而是选择在禅室内绽放,与佛家的清净之道相契合。最后,“一向茶烟榻畔,浑未觉、西风消息。甚处素心伴杳,涉江暗忆”,描绘了白莲与茶香、禅意相伴的日常,以及在西风渐起时,诗人对远方素心的思念与回忆,整个画面充满了禅意与诗意,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之美。
这首诗通过对白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禅宗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韵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