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赋后世多贤,复在君家雁荡篇。
气逸还令人耸动,境幽初许俗流传。
万峰林立浮云外,一径梯横绝海边。
闻道归艎从此逝,秋风招隐特依然。
天台赋后世多贤,复在君家雁荡篇。
气逸还令人耸动,境幽初许俗流传。
万峰林立浮云外,一径梯横绝海边。
闻道归艎从此逝,秋风招隐特依然。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名为《和孙侔雁荡山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天台赋后世多贤,复在君家雁荡篇”,以天台山的美名引出雁荡山,暗示雁荡山同样拥有吸引文人墨客的魅力。接着,“气逸还令人耸动,境幽初许俗流传”两句,通过“气逸”和“境幽”的描绘,展现了雁荡山独特的自然风貌和超凡脱俗的气质,让人感受到其与众不同的魅力。
“万峰林立浮云外,一径梯横绝海边”则进一步描绘了雁荡山的壮观景象,群峰林立,仿佛与浮云相接,一条蜿蜒的小径横跨于海边,展现出一种既神秘又壮阔的自然景观。最后,“闻道归艎从此逝,秋风招隐特依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雁荡山美景的留恋之情,即使是在秋天,雁荡山的美丽依旧吸引着人们前来探访,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召唤着隐士回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雁荡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君为江南英,面作河朔伟。
人间一好汉,谁似张长史。
上书苦留君,言拙辄报已。
置之勿复道,出处俱可喜。
攀舆共六尺,食肉飞万里。
谁言远近殊,等是朝廷美。
遥知送别处,醉墨争淋纸。
我以病杜门,商颂空振履。
后会知何日,一欢如覆水。
善保千金躯,前言戏之耳。
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
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
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
春风乍入澄江郡,最爱君山一点青。
柳外化民安若子,鸥边为政出于经。
每惭旧守勤招唤,况识今侯更典刑。
此去交承如借问,侯芭贫病发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