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
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
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
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
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
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和深厚的情谊。"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开篇即以"君子"之名指代某位品行高尚的人物,与"朱丝琴"相比,形象地表达了其性格的清雅脱俗。
接着"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通过音乐来隐喻诗人与这位君子的情谊,每当想起对方的一声歌唱,都如同那悠扬的琴音,在心头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然而,现实中的相聚却如此短暂,"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友情难得的感慨。尽管彼此相隔,如同日月星辰般难以重逢,但"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中所透露出的,是对那些能与自己共鸣的人或事物仍持有一份欣喜。
诗的后半部分"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则是对于当下世道的感慨,许多原本志向远大的仁人志士,到了最后却迷失了方向,丢失了最初的纯粹与坚持。诗人的自叙则显得更加坚定:"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在一个没有预定的命运中,我又何须去追求那些虚幻和世俗的标准呢?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特有的超然与豁达,同时也透露了他对朋友、对理想、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柳阴四接,乍断港通潮,晚连淮楚。又牵恨缕。
记华堂宴席,瘦腰怯舞。事与春空,袖底蛮烟瘴雨。
挂帆去。梦一发黯青,天向低处。盟誓心久许。
柰绿暗苕溪,草迷宫路。脆圆荐俎。
并江梅秀格,总归纨素。未必佳人,会得相思意苦。
夜停伫。拥单衾、细听腰鼓。
冷风吹叶下空阶,萧萧未歇。
动窗棂、泣网落?丝,浑似乱愁萦结。
黄昏近,寒螀语,恨只助人悽咽。
无聊甚,数归期,又拾金钱重跌。
缄情处,蜀红笺纸都成血。
荏苒秋冬,越越闷人时,谁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