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杏仍昔园,三度曾驻辇。
乘阳行时令,爰复停云馆。
抚景验贞元,晰理穷幽显。
更无军务殷,喜有经书展。
回思此问夜,始筹王旅遣。
扫逆兼靖回,天恩锡尽善。
今杏仍昔园,三度曾驻辇。
乘阳行时令,爰复停云馆。
抚景验贞元,晰理穷幽显。
更无军务殷,喜有经书展。
回思此问夜,始筹王旅遣。
扫逆兼靖回,天恩锡尽善。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红杏园三叠前韵》。诗中描绘了红杏园在不同时间的景色变化与情感寄托。
首句“今杏仍昔园”,点明了地点与时间的对比,杏花虽依旧,但园中景象已非往昔。接着“三度曾驻辇”描述了多次在此停留的情景,流露出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情感。
“乘阳行时令,爰复停云馆”两句,通过季节的变化和对云馆的再次停留,展现了诗人随季节而动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留恋。
“抚景验贞元,晰理穷幽显”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景物来验证历史与真理,追求深层次的理解与洞察,体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境界。
“更无军务殷,喜有经书展”则转而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读书的热爱,与外界纷扰形成鲜明对比。
“回思此问夜,始筹王旅遣”回忆起某个夜晚的思考,开始筹划派遣王旅(即派遣军队)的决策过程,透露出作为君主的责任与决断。
最后,“扫逆兼靖回,天恩锡尽善”总结了行动的结果,即平定叛乱,恢复和平,得到了上天的恩赐与认可,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与君主英明的颂扬。
整首诗以红杏园为背景,通过四季变换、个人情感、国家大事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政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