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会大方禅师》
《重会大方禅师》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霜颅玉骨眉有棱,孤风照人虔敬增。

寒松撼空夜瑟瑟,古井吞秋波不兴。

天柱峰前额加手,一别十年弹指久。

嗟予尘土化征衣,爱君坐中舟壑走。

绳床为拂两头尘,响答空岩笑语新。

人间何从得此客,解令寒谷夜生春。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重会大方禅师》。诗中描绘了与老友大方禅师重逢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形象和情感交流。

首句“霜颅玉骨眉有棱”,以“霜颅”形容大方禅师的白发如霜,透露出岁月的痕迹;“玉骨”则赞美其身体的清瘦而坚毅,如同玉石般珍贵。加上“眉有棱”,进一步刻画出大方禅师的刚毅与智慧。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外貌,也暗示了其内在的品格。

接着,“孤风照人虔敬增”,描述了大方禅师独特的气质,如同一股清风,让人感到敬畏的同时也倍感亲切。这股“孤风”可能指的是禅师超凡脱俗的修为,以及对佛法的坚定信仰,使得周围的人对其产生更深的敬意。

“寒松撼空夜瑟瑟,古井吞秋波不兴”,这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禅师的内心世界。寒松在夜晚摇曳,象征着禅师内心的坚韧与不屈;古井深邃,秋水不波,则寓意着禅师内心的平静与深邃,不受外界干扰。

“天柱峰前额加手,一别十年弹指久”,这里以天柱峰为背景,象征着禅师的高远境界。十年的别离仿佛只是瞬间,表达了时间的相对性和禅师精神世界的永恒。

“嗟予尘土化征衣,爱君坐中舟壑走”,诗人感叹自己如同行走在尘世中的旅人,而与大方禅师相聚如同在舟中畅游,体验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绳床为拂两头尘,响答空岩笑语新”,诗人亲自为禅师拂去绳床上的灰尘,笑声回荡在空旷的岩石间,新奇而又温馨,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

最后,“人间何从得此客,解令寒谷夜生春”,表达了诗人对大方禅师的珍视,认为能在尘世间遇到这样一位能带来温暖与生机的智者,实属难得。

整首诗通过对大方禅师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与之相遇时的喜悦与感慨。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物形象、情感交流等多个层面,富有哲理意味,是宋代理想主义与禅宗思想相结合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句·其一

大开双白眼,只见一青天。

(0)

谢久轩蔡先生惠墨九首·其六

科目动荣想,葩华竞浮文。

既获钓名位,鄙夫岂知君。

愚生不此志,愿策克复勋。

蕞躯夕可死,但欲朝有闻。

(0)

句·其六

盘无兼味惭留客,梦厌多岐不到乡。

(0)

挽仁宗皇帝词·其五

亿万民灵四百州,衔恩哀慕几时休。

惜回长夜钧天梦,归侍仙都泰帝游。

苍野路遥斑竹恨,翠微宫冷白杨秋。

国人雨泣西郊暮,烟惨风悲亦为愁。

(0)

谢病

自缘谢病惭朝绂,渐有心期访旧庐。

为问桃花岩下客,有田肯贳子真无。

(0)

杂兴三首·其二

块泥封两耳,师旷亦为聋。

离朱捏两目,触面不得通。

折弓断其臂,安得为逢蒙。

白日照六合,光耀当天中。

苟为物所蚀,齯齿犹成童。

君子诚其意,默通大化工。

所以虞舜明,不在双重瞳。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