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泥封两耳,师旷亦为聋。
离朱捏两目,触面不得通。
折弓断其臂,安得为逢蒙。
白日照六合,光耀当天中。
苟为物所蚀,齯齿犹成童。
君子诚其意,默通大化工。
所以虞舜明,不在双重瞳。
块泥封两耳,师旷亦为聋。
离朱捏两目,触面不得通。
折弓断其臂,安得为逢蒙。
白日照六合,光耀当天中。
苟为物所蚀,齯齿犹成童。
君子诚其意,默通大化工。
所以虞舜明,不在双重瞳。
这首诗以奇特的比喻探讨了人眼和耳朵的重要性,以及内在品质对个人智慧与洞察力的影响。首四句通过“块泥”、“师旷”、“离朱”和“逢蒙”的典故,暗示眼睛和听力的局限性,即使像古代名匠师旷和视力极佳的离朱,若无内在的智慧,也无法真正理解和感知世界。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折弓”和“光耀”形象地表达,外在的缺陷(如视力减弱)并不妨碍洞察真理,光明普照,关键在于心灵的清澈。
诗人进一步强调,真正的智慧(如虞舜的“双重瞳”象征)并非仅依赖于生理特征,而是源于内心的真诚和对自然法则的领悟。因此,君子应注重内在修养,而非过分依赖外在感官,这样才能达到与天地大道的默契相通。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提醒人们重视内在品质和精神层面的成长,而非单纯追求外在的感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