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其八》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其八》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屈屈吒播陀,三峰挺绝崿。

尊者迦叶波,受嘱于中托。

捧持金缕衣,敬候慈氏作。

三会法已周,憍慢当谁药。

登高一弹指,山开见无学。

授衣仍致辞,先后无二觉。

乔木映丹厓,白云迷归鹤。

灵鹫尚俨然,岁岁花荣落。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圣地的庄严与神圣,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博大。诗人以“屈屈吒播陀”、“三峰挺绝崿”开篇,描绘了山峰的峻峭与壮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尊者迦叶波,受嘱于中托”,引入佛教故事,讲述了一位尊者的使命与责任,体现了佛教对修行者的重视和期望。

“捧持金缕衣,敬候慈氏作”,描述了尊者恭敬地等待佛陀的到来,金缕衣象征着尊贵与虔诚,表现了佛教徒对佛陀的崇敬之情。“三会法已周,憍慢当谁药”,表达了佛法的圆满与彻底,以及对骄傲自满的警醒,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谦逊与自我反省。

“登高一弹指,山开见无学”,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精神上的飞跃,仿佛在一瞬间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授衣仍致辞,先后无二觉”,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连续性和内在的一致性,即使在不同的阶段,修行的精髓和目标也是一脉相承的。

“乔木映丹厓,白云迷归鹤”,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佛教修行的和谐共存,树木与山岩、白云与归鹤,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暗示了修行者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平静的可能性。

“灵鹫尚俨然,岁岁花荣落”,以灵鹫山作为背景,不仅象征着佛教圣地的永恒与不朽,同时也暗含了生命循环与自然更迭的主题,提醒人们在短暂的生命中追求永恒的精神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修行、觉悟、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学书·其三

花映纱窗白日迟,纸光玉版砚红丝。

墨猪笔虎关名誉,珍重濡毫欲写时。

(0)

答豁轩·其二

缥缈琼楼耸碧空,箫声鹤背好乘风。

相期凡骨金丹换,痛下千年洗伐功。

(0)

哭四兄熙堂·其二

不得平头到五旬,皇天夺我老成人。

陆机入洛青衫敝,江总还家白发新。

十载盛衰门户改,几番离合弟兄亲。

一灵历劫如长在,愿结来生未了因。

(0)

游仙词送献弟、衡侄之东京·其二

玉杯跪进帝台浆,搔背麻姑鸟爪长。

小住仙都须快意,前尘休问海生桑。

(0)

与聘三步月至葫芦墩口占

碧天如水薄云销,明月随人过板桥。

隐隐市楼灯火近,暖风吹出一枝箫。

(0)

次韵答沧玉

隔年方一会,软语到参横。

兵革人间世,桑麻物外情。

家贫师老圃,才退愧诗名。

今日庐山社,非君孰主盟?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